“营销为王”不再是王道,餐饮新时代的驱动力是管理
我做餐饮马上就快十年了。在这十年中,我写了几百万字的创业日志。在前面六年,我的日志主要是记餐饮的流水账,除了开餐厅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没有其他太多价值;后面这三年多时间里,我开始全面地综合梳理,并形成自己对餐饮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有可能总结出一套属于我自己的餐饮知识体系。
于是,从2015年开始,我开始有意识地搭建自己在餐饮上的理论框架,同时也在努力地挖掘和寻找自己餐饮理论的知识根基。也就是说,如果我以后真的有机会为中国餐饮贡献一套理论知识体系的话,那么它的根基是什么?是建立在什么基础知识之上?通过几年的苦苦思索,最终我将它落在“餐饮三要素”上面。
一直关注我的朋友,应该经常听我提到“餐饮三要素”。从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到现在差不多两年时间,我越来越坚定的一点,就是自己把它作为餐饮知识的基础是对的,并在这个基础上来解释各种餐饮现象,对餐饮做各种纵深的研究。因此,这里可以给朋友们公开表达一下我这个观点:餐饮三要素是我的餐饮知识根基。
半个月前,北京的王姐来成都待了两天,听我念叨与餐饮相关的知识。在接到她的第一天晚上,我就依据餐饮三要素的基础知识,给王姐解释了我对餐饮未来发展的理解,从后面王姐对于成都之行的反应来看,她应该是认同我这个说法,因此今天我把它分享给大家。
餐饮一直是有它的内在驱动力,差别在于:再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餐饮驱动力不一样。而依照餐饮三要素,我把餐饮驱动力分为产品驱动,营销驱动和管理驱动。2012年以前的餐饮,是产品驱动的时代;2012年以来到当下的餐饮,是营销驱动的时代;但是在接下来几年时间内,餐饮一定会过渡到管理驱动的时代。
在正式展开说明前,需要提前给大家做个前提说明:不管什么时代,餐饮要想正常发展,产品,营销和管理这三要素都必不可少,只是各比重的变化,这三者必须共存,而不能是彼此的水火不容。明白这个前提后,我们再接着说下面的内容。
产品驱动时代
2012年以前的餐饮,被业界誉为传统餐饮时代。当然,这里的传统是相对于2012年以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而言。传统餐饮时代的餐饮,不管是大型酒楼,中型中餐厅还是微小的快餐店,都必须很注重产品上的优势,否则的话,养客期会因此变得十分漫长。
拿酒楼来说,以前的聚会一般就是大圆桌。一大桌子人,彼此口味可能完全不一样,因此需要餐厅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菜品,以便于满足到场的大多数人的选择。这使得所有酒楼都必须要追求大而全的菜单,以动不动就是几百个菜品,光是厨房员工都上百号人。
当然,这里所说的“产品”不只是单一的菜品。对于一个餐厅来说,它的装修环境也可以算是一种产品。在以商业接待和政务接待为主要消费对象的传统餐饮时代,高大上的装修环境和精美的菜品一样,是吸引客人选择的重要筹码,而管理所带来的有序和服务等,则基本被忽略掉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2012年以前的信息传播渠道是电视,报纸和杂志,当时所谓的宣传,请个电视台的美食节目主持人来报道就算很牛,其他更多的时候只能依赖客人的口碑——这需要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如果产品或者环境不好,那么几乎不可能建立起顾客的口碑,所以这个阶段被誉为产品驱动的时代。
营销驱动时代
2012年被誉为新餐饮元年,它同时也可以理解为移动互联网元年,它给社会带来最大的改变,是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渠道和载体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曾经需要通过报纸和电视这些大众传媒才能获取的资讯,突然可以从个人自媒体那里了解,而且可以更快更及时地了解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这彻底改变了很多曾经的商业模式。
餐饮行业正是一个因为移动互联网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行业,随着很多传统老品牌快速衰败的同时,市场上崛起一大批新兴的餐饮品牌,而且整个餐饮市场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餐饮由曾经的“大而全”快速地过渡到“小而精”,并且势头越来越猛,完全看不到回头的迹象。
回顾2012年以后新成长起来的餐饮品牌,他们不管在其他方面有多么不同,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全都擅长于营销。当然这里所指的营销,并不一定是老板花了很多钱做广告,这是最粗浅的认知。真正顶级的营销,不是花钱做广告,而是不花钱的口碑传播,这方面得归功于移动互联网。
2012年以前,我们吃到一家非常满意的餐厅,一般不会有立即分享给身边亲戚朋友的欲望,最多在下次要消费,或者有朋友主动问起时,提及这家餐厅,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口碑了。但伴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微博,微信等传播载体,会让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很多餐厅得以一夜成名。
从微博开始,到微信,再到当下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信息传播渠道变化越来越快,凡是能抓住这些信息传播载体,运用好这些渠道的餐饮品牌,都赢得了市场红利。反之,不管你菜品味道再好,如果无法让别人知道,不能触达你的目标消费者,那对不起,你家生意可能永远都好不起来。
因此,从2012年以来到现在,都是属于营销驱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餐饮同行之间比拼的主要是营销实力,而不是产品和管理,或者换个说法:在当下这个时间点,相同产品水准和管理水平的情况下,营销是决定一个餐厅生意好坏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一个品牌成败的关键因素。
管理驱动时代
营销驱动给餐饮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以至于各行各业的精英都跨界进入餐饮行业,大家由最开始的不懂营销之道,到现在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新兴餐饮的崛起,让很多老牌餐饮也开始不甘心的重新杀入市场,大家都开始不要命的拼营销时,问题就密集的出现了。
什么问题呢?那就是整个行业的浮躁之气,一个门店做好了,转眼之间就全国放加盟,甚至很多品牌,不惜一切代价的做出生意好的假象,其目的就是为了背后不知情者的加盟,这导致大家在营销上不只是拼能力,而沦落到去拼底线,比如跟风风格呀,复制装修呀,山寨名字之类的,直奔加盟而去。
这给餐饮行业带来的恶果就是,消费者慢慢不再相信那些在各个渠道上发声的餐厅,甚至把这类餐厅统一戏谑为“网红餐厅”。几年前,说谁家是网红餐厅那是夸奖,但是现在,如果再说哪一家是网红餐厅,基本就等同于骂别人“短命鬼”的意思了。所以,一旦消费者不买账,营销驱动将失去作用。
解决之道是什么?我认为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管理驱动的时代,我把它理解为餐饮的第三个时代,而且,只有以管理为驱动力的餐饮,才算是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才可以给餐厅带来稳定而可持续的生意,也才能让餐饮行业健康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产品驱动?难道就回不去了么?
是的,中国餐饮不可能回到产品驱动时代了,为什么?因为餐饮未来将两极分化,而且,其中只有5%左右的餐厅,会因为极致的产品,或者制作这个产品的匠人而被人追捧,他们追求的是“美食”;而剩下95%的餐厅,都将是“四化餐厅”:标准化,连锁化,规模化和品牌化,追求的是其他要素,比如商业最大化。
因此,未来中国餐饮的竞争,一定是管理能力和管理团队上的竞争,谁家管理能力强,谁家管理团队优秀,谁就可能收割其他品牌,成为品类之王;反之,管理能力薄弱的,则要么选择偏安于一隅,要么选择被别的品牌收割和整编, 要么就被挤出市场而被淘汰。
事实上,只有以管理为驱动的餐饮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这不是我的预言,而是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只是被很多人忽略了。目前国内餐饮排名第一的海底捞和排名第二的西贝,他们哪一家敢说自己是味道好于其他同行?哪一家又是营销宣传上比其他人投入得多?那么他们凭什么成为国内餐饮的前两名?
依靠的就是超强的管理能力和卓越的管理团队,一说到海底捞,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家服务好,但“服务好”这个现象的背后,则是各种管理规则的设置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没有一套好的管理体系,没有一个超强的管理团队,不可能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好服务,更不可能几百个门店都保持同一水准的好服务。
因此,海底捞和西贝这两个品牌的长盛不衰,算是用事实证明:只有依靠管理驱动的餐饮品牌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而且也只有管理驱动的餐饮品牌,可以经受时间的变化,在任何时代都拥有不输给别人的竞争力,而其他那些以产品驱动和以营销驱动的餐饮品牌,都难以摆脱生命周期。
基于上述这些原因,我坚信,餐饮在接下来几年时间内,一定会由现在的营销驱动过渡到管理驱动,我不确定的只是时间,到底是三年内,还是五年内,我无法准确的知道,因为它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管理工具的升级,现在的SaaS系统已经跟不上餐饮发展的需要,其二是餐饮人才的升级,现在跨界进入餐饮的精英虽然越来越多,但与餐饮大发展所需要的体量相比,数量还是太少了。
综上所述,随着餐饮管理工具的不停升级,随着餐饮行业的人才成长速度越来越快,跨界精英越来越多,两者结合下,餐饮行业将必然过渡到管理驱动的时代,也只有在管理驱动下的餐饮,才是真正健康良性的餐饮,而我所做的餐饮小老板培训,其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微薄力量,从人才角度,来稍微加快过渡的速度。
衷心希望,志同道合的人能更多一点!
·
——作者蒋毅:豪虾传创始人,四川卤煮龙虾创始人;国内首家餐饮小老板社群【豪侠汇】创始人;从事餐饮近10年,2016年作为川派龙虾代表,受邀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