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的品牌观
【写于2014年12月2日】
这学期有《文化产业市场营销》这门课,最近刚好学到了品牌管理这部分。
说到品牌,我想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无数的品牌样式及品牌特点——宝马&经典白蓝标志;米高梅影业&狮子头像;麦当劳&标志性大M……根据现代市场营销学之父科特勒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结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品牌是企业或品牌主体(包括城市、个人等)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息浓缩,而“这一浓缩”又可以以特定的“符号”来识别,它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社会、企业与消费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品牌的一些特征
① 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单个或几个的组合——虚拟含义的形象化;
② 识别企业——从属性强
③ 与竞争对手相区别——独一无二
我个人认为,品牌是一个企业核心文化的体现,展示企业的形象、企业的精神风貌业的发展方向,在企业中起着指明灯的作用。品牌也是企业与同行业竞争者竞争的重要筹码,一个好的品牌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获得长久发展,企业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带动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达到双赢。
当下中国品牌存在问题
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如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是每个中国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创造”意味着创新,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依赖于外国品牌而拥有自己的独立品牌。当下中国品牌辨识度低,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不高,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品牌在向外扩展中本土化意识不高。
世界上很多跨国企业成功进入别国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本土化,即企业根据当地特色、居民生活习惯相应的改变自己的营销策略以适应当地发展。典型例子当属麦当劳的中国化,去过美国的同学会反馈说国外的麦当劳跟国内的很不一样,而自己更喜欢国内的口味,这便是麦当劳针对中国人口味对自己的配方进行调整。同时,为了配合中国人的饮食推出早餐油条及豆浆等“中国式早餐”。
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多差异,中国人的习俗、审美及品位不一定就适合西方人。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虽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却很难打开国外市场。很多企业在对外扩展的过程中只是将国内的一套方案强加在国外市场,很少考虑这些方案是否适合国外市场。这一现象反映最明显的当属中国影视作品海外发行。意识形态等种种原因导致中国诸多影视作品中反映出的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相冲突,自然会导致西方主流媒体的抵制。
解决方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容性很强,国外企业很容易打开国内市场。而中国企业要想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并不难,中国企业在对外扩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于当地文化的结合,因地制宜地制定营销方案。在保留企业核心文化的同时,很好的融合当地文化。例如热播大剧《甄嬛传》目前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其制片方正专门针对美国观众制作精简版并考虑拍摄新片段,这些都是为了帮助美国观众更好的了解中国作品。此举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这次就中国品牌走出去谈了一些浅显的看法,中国品牌要想提高自身品牌竞争力,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中国品牌走出去的道路,为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