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省是一种美丽的病
冬天的黄昏,背靠着暖气片在柔和的灯光下看书。周身暖意阵阵,熏得整个人慵懒起来,原本坚定于看书的信念也被这温暖逐渐消融。书是看不成的了,距离睡觉还有好长时间,余下的时间该怎么打发呢?不如来内省一番。
不知从何时起,我染上了内省的毛病。有人或许反对,内省如何能算作病,这分明是优点嘛,甚至孔老夫子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之类的话。
诚然,内省没有错,错就错在痴迷于内省。如何个痴迷法呢?我每日的生活循规蹈矩,平淡无味,除开吃饭睡觉,剩下的就只有读书和内省。内省,是向内观察自己的思维活动,并做出反思。于我而言,其实读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内省。因为我有个习惯,读书只读好书,而我对好书的评判标准是,看完能产生新的想法或者改变旧有想法的书。
我就像是个酒鬼,无可救药地沉醉在名叫内省的美酒当中,酒鬼难免忧郁。有时候,淡淡的忧郁是一种享受。但如果整日陷在消极的情绪中却不是一件好玩有趣的事情。
罗素有一个生动的比喻:
有两台制造香肠的机器,它们结构精美,专门用来将猪肉制成鲜美无比的香肠。其中一台机器A对猪肉保持着不衰的热情,并生产出无数美味的香肠;B则说:“猪肉和我有设什么关系?我自己的工作比任何一块猪肉都要有趣神奇得多。”它拒绝猪肉的光临,转而开始研究自己内部。而一旦天然食物被剥夺,它的内部便停止了运转,它越是研究,这内部对它越发显得空虚和愚蠢。所有这些进行过美妙转换的部件竟然纹丝不动了。它真是不明白,这部机器能做什么。
现在的我就和机器B一样,整天思考着人生意义,却不去多想想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
人的心灵是一架特殊的机器,它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将给予它的材料结合起来,但是没有了来自外部世界的材料,它便是软弱无力的。而且心灵与制肠机不同,它需要主动获取材料,因为事件只有通过我们对它的兴趣才能成为经验,假如不能激发我们的兴趣,就只能是一堆猪肉,无法成为香肠。因此,一个注意力向内的人,觉得一切都不值得他去注意,一个注意力向外的人,在他偶然审视自己灵魂的瞬间,就会发现曾经有趣丰富的经历被解析和重组成美妙或有教益的东西。
我不清楚是否也有人跟我一样,痴迷于内省,对外在事物毫无兴趣,甚至因此整个人显得有些忧郁乃至抑郁。
如果有,那么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站在宇宙的角度俯视我们的人生,在这处孤寂无垠的时空,一个人是何其得渺小,但一个人的生命却又有着不可思议的巨大。一个怀着某种使命感的生命,一个保持着清醒头脑的生命,一个对生活充满着渴望的生命,不应该深陷内省的泥沼,我们的人生之船决然不能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一辈子。我们应该扬帆起航,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有人苦恼,是因为想得太多,书读太少。但对于我们,读再多书,也无法改变眼下的痛苦。我们需要的更多是人生的体验,相比看书,在路上的经历,使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生命意义,也更容易廓清许多人生的迷津。在路上,在这广阔的天地间,任凭思维如洪水肆虐,最终在这泛滥的思潮中流变出某种关于生活的真理,这个真理只属于我们自己,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
只有拥有足够的经历,内省才会起作用,不断地把鲜美猪肉塞入制肠机里,去获得一根根美味的香肠。与此同时,我们生活的疆界也会慢慢地向外扩张开去。
内省当以足够的经历为前提。经历不多,却痴迷内省,就像在吞咽人生的一剂慢性毒药。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实际上是经历有余,而内省不足。所以孔老夫子才会每日三省其身,以为示范。
这篇文章是很久之前写的,如今再次翻阅,在这里添加一句话,内省是一种病,治它的良药我已经找到,什么呢?很简单,知行合一。
2015年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