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5岁女儿爱管闲事被孤立:学会尊重,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教养

2019-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李悦桂

本文为星主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点赞、转发或分享。

(1)

近日,一位母亲私信我,她说:

“我女儿5岁,平常喜欢多管闲事,看见小朋友吃饭慢、爱喝可乐、吃鼻屎等都要跑去告诉小朋友这样是不对的。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放学后去玩教室里的玩具,她也会去和他们说:不可以玩。那些小朋友不愿意听她的,她回家后就会情绪很低落,还放声大哭。

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老师让孩子们收拾玩具,可是那几个小朋友一直在那玩。她就跑过去抢走玩具收起来,还告诉她们不可以这样,不准玩了。她说她是关心小朋友们,可是小朋友却都骂她“讨厌鬼”“恶霸”,大家都不愿和她玩,所以她很委屈。”

不知道大家了解完事情之后是什么感受。反正我是很喜欢这个小朋友的真诚、热心肠、责任感以及规则感。

当然,从字里行间,我可以感受到这位母亲对孩子爱管闲事的焦虑,也表示十分理解。毕竟,在成人的世界里,爱管闲事的人,常常会被贴上“没教养”"没分寸”“爱搬弄是非”等标签。遇到这种人,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

然而,在7岁以下的孩童里,爱管闲事的孩子,我认为父母应该感到高兴。

(2)

首先,4岁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的高峰,随后5-6岁会稍稍减弱,但他们依然十分注重秩序。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5岁小女孩会因为其他小朋友吃饭慢、喝可乐、吃鼻屎等不良行为而指出不对,从中不难看出孩子的父母给她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序的成长环境,所以孩子拥有了强烈的规则感和责任感。

那么,为什么小女孩明明是对的,可是会让其他小朋友认为是爱管闲事的“讨厌鬼”“恶霸”呢?

虽然都是小朋友,来这个世界的时间都很短,但是大家都是人,需要最基本的尊重,也非常需要被肯定。这是人的天性。

小女孩因为才5岁,所以是非判断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都比较薄弱,没能做到让自己在指出其他小朋友存在的问题时采取温和的方式,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但为了避免孩子这种太过于“直率”的沟通方式在日后变成得罪人的性格,家长们还是要做好引导。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向孩子强调换位思考。

遇到这种事,当孩子哭诉自己明明关心别人却被孤立和排斥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你的初衷是对的,心也是善良的。但是,我们不能直接指出别人的错,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会让别人难堪。如果爸爸妈妈在大家面前教育你,你是不是也很没面子?所以啊,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着想,理解别人的感受。

第二,教孩子在表达时,学会描述事实+提醒。

“你要吃快点”“不可以喝可乐”“不可以玩”,这些话全是命令式语句。哪怕是出于关心,可是听起来就会令人感到排斥和讨厌。除了不被尊重,还会有压迫感。所以,家长要教孩子学会精准表达,既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关心,又不伤害到别人。

比如“我妈妈说,可乐里有咖啡因,喝多了对身体不好,会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影响长身高呢,你最好少喝一点哦!”“吃饭太慢,饭菜凉了会影响肠胃,不如我们来比赛吃饭吧”等。

瞄准事实+善意提醒,是最能让人接受的表达方式,也不容易冒犯他人。

第三,家长平时在要求孩子时,不要命令。

孩子说话的方式最大程度上是受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在帮孩子养成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总会以命令的方式,那么孩子就容易在与他人相处时出现命令式沟通。

所以,家长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也要学会善用“描述事实+提醒”的方式,比如“晚上睡觉前要刷牙,不然会长蛀牙,有虫子会吃掉你的牙齿哦!”

第四,有机会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看书,孩子自然学会尊重。

孩子爱管闲事,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样,很多时候,是因为她的认知有限,认为和自己一样才是对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校园里,如果男孩子个性稍柔弱,就会被叫娘娘腔,会被大家排斥,甚至霸凌的缘故。

如果有机会,父母一定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去认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告诉他,这个世界很多人事物,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左右之分。不一定要趋同,但一定要学会尊重差异。

第五,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教育心理学上,有个标签效应。即你给孩子贴上什么标签,孩子很大程度上就会成为那样的人。所以无论如何,请不要随便就给孩子贴上“爱管闲事”“多事婆”等负面标签,再者,很多时候,孩子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没采取温和的方式而被误解。

总之,要学会多角度看待孩子,然后去引导孩子,不要轻易就给他贴上负面标签。

(3)

除了以上所说,这里还想提醒各位父母的一点是:孩子如果爱多管闲事,可能只是他需要你多一点的关注和陪伴。

我朋友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带教大班。他们班上有一个男孩叫杰仔,特别爱管别人。

有时他觉得小朋友上厕所时间太长,他也要去说人家。结果很多小朋友不满,常常因此和他吵架、打架。

我朋友看杰仔管的确实有点多,就把他带到办公室里,和他说这样不可以。结果这个倔强又敏感的男孩“哇”的一声就哭了。他说:爸爸妈妈不爱我,我只是想老师多关注我。

这句话当时把我朋友给震惊了。后来找孩子父母一了解才知道,孩子父母都是公司高管,平时工作忙,孩子由姥姥带。又因为孩子上学早,他们又不吃早餐,所以早上基本没见过面。晚上又因为常加班,回家孩子已经睡着了。所以住在一起,见面却很少。

孩子在这种环境下,觉得自己不被爱。有一次,他帮助老师让同学们排好队,被老师表扬了,他就觉得这种方式会让老师喜欢自己、关注自己,所以就特别爱管同学。

说实话,挺心酸的。

所以,如果平时比较疏忽陪伴孩子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爱管闲事惹是非时,还请耐心倾听他的解释,多抽点时间陪伴他。这样的孩子,真的太需要父母的爱和关注了。

再者,别忘了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给孩子提供更好地成长条件。而现在,对他来说,最好的成长条件就是父母的关爱。不要求天天关心和陪伴,但至少每周周末好好陪伴孩子玩下游戏、一起说说话。要知道,父母之所以成为父母,并不仅仅是给了孩子生命,而是做了父母应该做的事。

*作者简介:我是星主,专研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坚信教育是人生幸福传递。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教育之道。公众号:星主奇谈(ID:yuexiangxingqiu)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