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屋简友广场

细节出精品,我被重奖撞了腰——写作干货+范文(二)

2020-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草根作家王智君

作者王智君

原创作品,转载需要作者授权

图片选自网络向为此付出者致敬

按照以往的经验,总编对批评类稿子奖励的重一些,而对温情、救助的稿子相对奖励得少,顶多也就奖励个两千三千(元)。

没成想,这回,总编出手非常狠,他说,奖励你坐飞机去杭州玩一周!

就这么,我的一篇稿获得去西子湖畔潇洒一周的奖励! 

先不说吃住全包需要多少钱,仅仅往返飞机票就超过三千元了。 

那真是到了秀美山水之地,沐浴浪漫传说,尽情吃喝玩乐,尤其是不用自己掏腰包,心情可不是一般的好哇……  

不管当时还是过后,总编一见我面总是把表扬挂在嘴上——《“两指父亲”将女儿送进北大》一稿写得漂亮。

究竟好在哪里?我也不好意思具体问,而要好的同事帮我分析后,告诉了我,其实,那篇稿子的素材并不算太好,确实在写的方面出了彩,而且出彩在细节上!

他还进行了举例说明:比如工地现场的实景细节描写:“大型运料车轰隆隆驶过,卷起一片尘土,崔红梅紧走几步,隔着腾起的尘烟,高声喊道:“爸爸,你在哪儿?’”  

还有,工友兴奋之时撇铁锹的动作等,这些细节活灵活现,久久挥之不去。  

我也进行了总结,在我的非虚构写作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的强化了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抓心、入脑,能够极大地增强稿件的感染力和震撼里。  

在这里,我要提一提新闻稿的常规写法,用来做个比较。常规写法是这样:“女孩来到建筑工地,见到了正在干活的父亲。”

不可能还非得写:“大型运料车轰隆隆驶过,卷起一片尘土,崔红梅紧走几步,隔着腾起的尘烟,高声喊道:“爸爸,你在哪儿?’”  

尤其是二指父亲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只要你好好读书,爸爸砸锅卖铁也供你!”  

这句口头禅的几次出现,把二指父亲的任劳任怨的性格,乐观面对困难的态度做了充分表现。  

还有后面的这段:“崔连义低烧吃不下饭,媳妇煮了4个鸡蛋给他带上,他到工地干了一气活儿,转着磨磨去了学校。

到了学校,他站在大门口等待,下课的铃声一响,他去找女儿,一见面啥也不说,把鸡蛋塞给她后,如释重负的转身走了,走得那是大步流星。”  

如果不重视细节,应该只有这样一句概括的话:“崔连义低烧吃不下饭,媳妇煮了4个鸡蛋给他带上,他没舍得吃,拿去学校让女儿吃了。”  

由此,我联想到看过的一部电影,那部电影的细节刻骨铭心。  

那是一部歌颂母爱的电影,是由宋春丽主演,名字叫《九香》。  

电影主要讲述一个母亲,在丈夫离世后,含辛茹苦,独自抚养一帮孩子的故事。

其中让人泪流不止的一个场景:粮食不够吃,母亲熬了半锅苞米面糊糊。当盛糊糊的盆端上饭桌时,母亲担心孩子吃不饱,自己不吃,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吃。

懂事的大儿子非得让母亲吃,可是母亲却骗大儿子说,自己在灶房那边吃了。

于是,一帮孩子瞬间就把面糊吃光。

孩子们都去上学了,这个时候,母亲才端起空盆,用舌头舔粘在盆边的少许面糊。这一幕,被半途折返回来取铅笔盒的二儿子看到了,二儿子看到母亲舔盆的情景,哇的一声哭了,他大声喊出:“妈,你骗人!你没在灶房吃!”  

什么也不用说了,这个细节把母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且抓扯着每个观众的心。  

电影艺术与新闻写作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原理” 是相通的。要想在新闻写作上“细节好”,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离现场再近点,与当事人的心挨得更紧点,观察事物再用心一点。

智者深谙,做人细节致胜;商者总结,细节撬开财富的大门;无疑,记者一定要清楚,细节出精品。

下面请欣赏范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