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文艺大观园一起学英语

赶快改过来吧,原来咱们用了几十年的学习方法都错了

2019-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心际花园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发现自己用了几十年的方法是错误的。

纪录片《高考》里的毛坦中学高考复读生的晨读,基本上都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repeat,repeat,repeat,重复,重复,重复”,“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看到他们,很多人感到亲切感,因为大多数人学生时代的晨读就是这样。重复重复再重复,一遍背不下来,背十遍;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管他什么意思内,先背下来就是了。

到了大学,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大学生经常用的学习方法是,平常玩的嗨,临考前一周突击过关。

于是,你看到晨读的大学生多起来的时候,自习室开始抢位置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些人要准备考试了。方法呢,仍然是每天读,读,读,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坐着读,走着读,看起来很努力,很用功的样子,其实,你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他们只是在应付考试,期待蒙混过关。

很多大学生以此为荣,包括美国的大学生,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聪明。不要以为每个哈佛学生都会待在凌晨四点的图书馆。比尔盖茨在上哈佛的时候,就喜欢和同学平时在宿舍玩扑克,然后在临阵突击过关。

问题是没有理解的死记硬背,你能记住多少呢?这种突击式的集中学习,有这样的缺点:

  1. 容易忘记。学过之后就不学了,像上面提到的应付考试,集中突击,其实过后就往。真正的技能是要掌握和应用的,不光要记忆,还要知道什么场景进行应用什么知识。
  2. 知识太多,无法导致大脑崩溃。短时间内大脑同时处理的概念和知识太多,大量知识同时堵塞在大脑的线路中,导致大脑宕机。
  1. 无法提取。因为知识记忆的不牢固,没有构建成体系,没有和原有知识链接,导致不知道什么情况下使用何种知识。
  2. 丧失信心。对海量知识的畏惧和应用中的多次失败,导致对该主题丧失兴趣,不想继续学下去。


在《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中文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11位认知心理学家集成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几种练习方法:

  1. 间隔练习。间隔练习是在时间上增加练习的难度。单个主题比如编程在周一练习后,则到下周一再进行练习。
  2. 穿插练习。比如编程、写作、心理三个领域,你可以周一编程,周二写作,周三学心理书籍。
  3. 多样性练习。将主题分为几个板块,不断地练习各个板块,而不是练完一个板块在练习下一个板块。比如 前端编程里有HTML,CSS和Javascript等板块,你不需要按照顺序学,而是可以练习一会儿HTML,再练习一下CSS,再练习一下Javascript。
  4. 检索式练习。看完内容后进行测验,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比如这段讲的什么内容,和其他内容有什么区别,它是如何使用的,有什么注意事项和容易犯的错误等等。
  5. 细化。使用费曼学习法,写上一个概念,然后阐述。阐述完毕后对比原文,看是否有曲解。
  6. 尝试。在书本告诉你正确答案前,你可以自己试着去解决,即使错了也没关系。

当然,这些方法需要注意如下:

  1. 学习要自己提前安排好计划,做出日程表,每天学什么,每周学什么和每月学什么,都要安排好。
  2. 必须承认的是,这些方法不像中文书名说的那样,根本不是轻而易举,而是很痛苦。因为这些练习太违反大脑的天性。了。大脑天生爱懒惰,而这些方法都是强迫大脑去记忆和检索。不过越痛苦,大脑记得越牢。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你知道了你用了错误的方法,你改的越早,收益越大,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呢?


作者简介

奋翼,知识的探索者和践行者,喜欢分享真诚而有趣的智慧,微信公众号“心际花园”创办者,目前发布文字数超过二十万。如果你喜欢,就关注微信公众号“心际花园”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