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将丘吉尔波澜壮阔的一生抽丝剥茧,内核也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坚持与努力。
1874年,丘吉尔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但父母都忙于政治或交际,他的童年在豪宅中寂寞地度过,身边唯有一个保姆。
上学后,他是一个问题学生,顽皮、贪吃、成绩最差,列入了老师的黑名单。
19岁时父亲深思熟虑后,将他送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学习。两年后,父亲逝世,他也从军校毕业。之后,他去往古巴,一方面是体验真实的战争,一方面是收集西班牙的情报,并成为了一位随军记者。
在之后几年,他写作、采访战争,日子丰富多彩。
直到在1899年9月,他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时,被布尔人俘虏。因为他曾参与战争,布尔人拒绝释放他,丘吉尔不甘沦为俘虏,独自一人越狱,并成功逃脱。
此事后,丘吉尔声名远扬,他借此机会踏入政坛,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1900年,他从政的第一年,成为一名保守党成员,却抨击保守党政府的多项决策。于1905年被取消保守党党员资格。
1910年,他因以强硬手段镇压游行工人备受指责。
1915年,因海军无法攻占达达尼尔海峡,负责此时的丘吉尔被猛烈攻击,最终被免除海军大臣的职务和排挤在政治圈之外。
1916年,丘吉尔重新崛起。
1922年和1924年,选举失败。
1929年,工党政府执政,丘吉尔经历政治生涯最低潮,他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作。
1938年,慕尼黑会议结束之后哦,丘吉尔等少数人在议会中抨击绥靖政策,引起一片抗议之声,多数人冷眼旁观。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首相张伯伦因不被信任而辞职后,丘吉尔出任首相。在战事低迷的状态下,他发表演讲鼓舞士气,亲临现场观察,带领人民战斗。
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二战结束。
在战后的选举中,功勋卓著的丘吉尔却意外落选,卸下了首相职务。人们似乎背弃了这个带领英国走出困境的人,而他开始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
1951年,这个七十七岁的老人终于出任首相。两年后,他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四年后,丘吉尔因健康原因辞职。
终于在92岁时,他因病与世长辞。
童年缺少温暖和陪伴,青年四处闯荡,壮年起起落落,直至晚年终于功成名就,当之无愧。他的一生里,有些悲伤,有些难过,应有的东西迟到却没有缺席。
光看照片,他就是个穿着一身西装,胖胖的,笑容和蔼的老人。
而那背后蕴含的深意,却在他二战时的一篇演讲说尽了。
“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