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的基石、跨界的脑洞、懂礼貌的机器人
Ithaca, NY
Ithaca是纽约州中心一个很小的城镇。对于纽约人来说,Ithaca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被戏称为纽约的“农家乐”。而对于纽约州之外的人来说,Ithaca是美国常春藤名校之一的康奈尔大学的所在地。平时的Ithaca很热闹,学校一放假就清净了。城镇的很多旅馆、餐厅也会随着学校放假而放假。
“Ithaca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适合和自己相处、和同学相处的地方!”
"Cornell的学生很会自娱自乐。春天游行,工程学院会做一条会喷气的钢管龙和一只木凤凰。夏天滑草,还有康奈尔传统的Slope Day,在春季学期的最后一天,大家聚在大坡上,有乐队,有美酒,差不多整个学校都是喝醉的状态,特别high。但我路过机械学院的楼,看到那些博士生们依然对着电脑,仿佛什么也没发生~”
“Ithaca的雪季很长,3、4月份还可能会飘大雪。学校里就会有人穿滑雪板,开雪地摩托,或者跑到大坡上滑下来。一群憋在山里的年轻人的自娱自乐和自我解压。”
说到自我解压,就不得不问问Isaac康奈尔的自杀桥。
“有一个Cornell毕业的经济学PhD曾经写过的一本书说,实际统计中Cornell的自杀率并不高,但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关注度呢?其实是因为在其他学校很多自杀都发生在自己的卧室,别人也不知道。但Cornell发生的自杀都发生在那个桥,一出事就封路,所以人尽皆知。”
美国的学习压力众所周知,藤校更甚一筹。不过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各有松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Ithaca学生们一年四季都会有各种各样热情洋溢的活动。
Milan, Italy
在同济大学读本科阶段,Isaac曾到意大利米兰做了一年交换生。除了时装与足球,米兰的机械制造业也闻名于世。抛开少为外行所知的国际机械品牌,大家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比如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都是源自意大利。
对于在意大利和美国两段不同的求学经历,Isaac感触最深的是两国的本科教育观念各有千秋。
“在欧洲,课业压力都很重,但本科和硕士阶段不重research。他们的观念是你先把课程学明白,科研到了博士阶段再做就行。但在美国,大家在科研上起步非常早。很多本科生就开始发论文,大家习惯很早就跟导师做课题。”
“在欧洲,专业的选择上差不多就是一条道走到黑,只可以在方向上微调。在申请欧洲的学校时,对成绩单上课程的匹配度非常看重。学校会要求申请者提供详细的课程描述,看你和他的本科生培养计划是否匹配。但美国对本科和硕士的背景不是很看重,学校和教授都觉得背景可以再学习,之前的基础不牢可以慢慢补。相比而言,欧洲的教育会给你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美国这种要发论文,要跟着学术界走的节奏,则会有机会接触到更前沿的东西。”
“如果你未来从事的领域对理论要求比较高的话,我觉得欧洲的方式更适合在前面,在本科硕士阶段打基础,这个基础会很有用。当你已经找到很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美国则会给你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尝试你的想法。”
意大利的传承,美国的创新体现在教育的思路和思维上,也造就了两国在不同领域中各具特点的国家品牌。
机器人礼仪
“康奈尔的机械工程包罗万象,很跨界。在Cornell,机器人是在机械工程学院的。我的毕业论文 就是有关机器人的。”
“目前,机器人的硬件方面已经很完善 ,我们会用现成的产品来做机器人理论方面的研究。比如HRI (human robot interaction),也就是研究机器人怎么和人互动。这些研究就是在为未来机器人走入人家或者在某个场景下的应用做准备。”
“HRI领域有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就是机器人如何在与人的互动中表现得更礼貌。比如机器人要给你端个茶,如果机器人从你的后面走,你可能就会很害怕,因为看不见这么大的一个铁东西。让机器人表现得更礼貌就要求机器人不要离人太近,要保持一个安全距离;机器人不要在人看不见的地方走;不要从墙后面突然冲出来等等。通过路径算法,让机器人避开人的后面,不要太靠近人,就会让人感觉机器人是很有礼貌地把茶端过来。”
“机器人是一个交叉学科。机器人的研究更看重的是各专业的融合。教授的脑洞都很大,我非常享受和同学一起开脑洞、一起和老师过招的过程。”
从中国·上海到意大利·米兰再到美国·伊萨卡,把母国文化中的勤勉坚持、意大利手工艺的传承精神和美国独角兽的创新意识巧妙融合,Isaac在不断把他的原创性思维展示给科研世界,也在把礼仪之邦的礼貌规范教给未来世界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