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一个可怕事件
今天来到公司,办公室同事就在说晚辅小孩子的一些习惯问题。无意中一位同事指出了一个我们纠葛的痛点,习惯是一种可怕的事件。
另外一个同事,立马就说到她前天去听电梯培训时导师说的一个事实。
一天晚上下班,他们公司电梯坏了,停留在一楼,但是电梯的门还是可以打开的。
其中有个职员习惯的把电梯门按了下,门开了,但是后面另一位职员带着“等一下”的声音,骑着电动车就冲了过来,随后,悲剧发生了。
导师说,悲剧发生的原因,就是这个职员习惯每天下班蹭同事们打开电梯的行为所酿成的。
要记住,一个普通的习惯就能带来一件可怕事情的发生。
坏习惯可怕
一个坏习惯往往就是断送自己一生的微变化。说到这里,同事们继续说道,他们那里老人口中传言道:“三岁看八十”。这句话的道理,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随后,办公室就炸锅了一样,很快就有同事例证出来佐证了。说她小时候村里一个同龄的孩子,从下就喜欢偷人家东西。那个小孩每次一看到别人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统统都要想些办法去偷来,现在长大了,虽然也算找了份正经工作,但是还是有那样喜欢偷的习惯。不同的就是,他并不是真正缺乏那些偷来的物资,而是成了一种癖好,喜欢这种习惯。
的确,这样的习惯是为一种不耻的行为,即便是爱好玩玩也不应该。
进而,同事们就说起了现有的一些小孩子。各抒己见,不同同事喜欢不同孩子,但是,共同不能容忍小孩子的习惯——没经过允许就随便乱翻其他人私有物品。说的没错,这样的小事情,虽说不上会导致小孩子以后成长有多大的影响,但是谁也没法保证当这些小事情演变成习惯之后的后果。
我本人还是很注意小孩子这方面的微小习惯的。我女儿嘴巴还算是灵活,小孩子好动也情有可原,但是必须有原则,这是我的观念,你们大可不必认可。
前天,我从幼儿园接她放学,顺便就扔到我公司。那天晚上我走出教室,路过一个开放的办公室门口,门是打开的,就顺便往里瞄了一眼。正好看到我女儿爬到桌子上,在翻一个老师放在桌子上的袋子。我喊了她一声,她很明显手缩了下,看着我,我跟他说,出来说实话就免了这顿打。
“刚才在干什么?”
“在......在......”转过头往里面看了几眼,看着我说,“在玩电脑。”
“说实话,不打你。”
“我在那里玩电脑。”顺便转头指向办公室监控电脑。
“再给你一次机会,说实话。”我开始有点不耐烦。
就这样来回问了她不下十次,她始终没有说实话,结果是没能免了这顿手板。
事实,我孩子做错事,只要跟我说实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是不会打她的。乱翻别人东西的习惯是不能容视的,但比起说谎的习惯,我更加不能容忍。
乱翻东西的事情,我打了她4下手板,说谎我狠狠的打了她一二十下屁股。即便她不是很明白道理,下班后我还是耐心跟她分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
我小的时候,爸妈就教我,小孩子在外面的行为表现就是父母的脸。这句话就如甲骨文般,深深刻在我头骨上。
对的,一个人的坏习惯足够可以映射一个家庭的悲哀。那一个好习惯呢?答案是同样可怕。
好习惯可怕
好习惯也可怕,可怕到有时候能救一个人性命,可怕到有时候可以达到一个人的能力边界,也可怕到有时让一个人的敌人产生畏惧心理。
先来说下,好习惯可以救一个人的性命这件事情。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去年8月份微信头条新闻报道的。说的是一个饭店洗碗长工,约莫三十来岁,扎着马尾,每天踩自行车上班、下班经过酒店后院放取自行车,都要跟门卫大叔问好。
一天晚上十点左右本应该走出后院的她没有出来,大约又过了半小时后,门卫大叔还是没有见到她,就进入后厨挨个的去找她,因为他清楚记得一整天她是没有出去过的,可能是什么事情没做完,顺便看看能否帮上什么忙。但是找了一圈,没见人影,这个时候门卫大叔,好像隐约记起之前她跟他说过,下班前要清点冻柜物资。想到这里,大叔开始紧张,无由的冷汗上了他天灵盖,赶紧找到钥匙开冻柜。
果不其然,她在清点物资的时候,冻柜门无意中关了,使得她被困冻柜。大叔见冰冷昏睡的她,连忙拨打了120送去医院抢救。后来,医生跟大叔说,要是再晚5分钟,就可能没有了生命。
是的,这样一个小小的问好习惯,竟然能在另一个人心里留下这么强烈的痕迹。
说到一个好习惯能让敌人产生畏惧。这要说到抗战时期,我们都知道老毛和老蒋在政治上是死对头,同样也知道老毛有个嗜烟如命的习惯,但是你们很少知道,老毛嗜烟如命的习惯并不是任何场合都这样的。
在重大敌我军事会议上,老毛是从来不会抽一口烟的。历史上记载过老蒋这么一段评价老毛的话,“毛泽东这个人不得了,世人都知道他嗜烟如命,但不知道再跟我谈军机要事时,可以一整天不吸一口烟。”
就是这么一个习惯——在重要事情上面一切都是可以忽略,震慑了老蒋。
同时,一个好习惯,还能让一个人达到他的能力边界。我们都知道珍惜时间的自律人,就能活出自己是个自由人。真是这么一回事,只可惜我醒悟较快,行动较慢,你们不用学我。
这个我就不添加我身边朋友的故事了,相信你们都看到太多了。废话不多说,行动起来,具体可以参照我之前写过的《听说,你要最后成为赢家》一文。
习惯可怕的背后
每一个习惯都背着一个家庭。“三岁看八十”这还是有点意味深长的。
的确,影响一个人的习惯,原生家庭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记得上学期,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竟然成熟的会运用大人的事情打击他的同学,我们姑且把他命名为男孩A。
其实这两个小朋友也是认识的,因为家相距较近,并且双方家长也相互认识。有一次,A和他同学一起排队打饭,因为他同学插队在A前面,两个人开始只是一些争吵,说着说着就人身攻击了。他同学说A的妈妈在夜总会工作一些事,然后A就直接反过来说,他同学的妈妈都被开除了,有什么好嚣张的,连夜总会都呆不了。反正这类似的一些话,我当时刚知道的时候,还很震惊,事后想想情有可原。
两个小孩的的家庭都是单亲家庭,妈妈都是在夜总会上班,都顾着赚钱养家养孩,白天整天睡觉,哪还有时间正儿八经的教过小孩什么呢?说得危言耸听点,小孩子还没有跑到外面做些危害社会与人的事情,已经算是万幸中的万幸。
说到小孩子这块我不得不说一句话,那些年我们追求自己理想,追求自己生活的时候,梦想再伟大,也抵不过一辈子到头来把自己孩子教育好。
家庭教育里面常说到的一句话,“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的确如此,教育孩子是从习惯开始的,“三岁看八十”这句话是没错的。
说到小孩,可能会有人反驳到,三四岁的小孩子还没有升级到这种道德层面来。是的,我只能说你的没错,但是我的也没错。只是提醒你,不能拿道德绑架,去衡量现在小孩子的聪明伶俐,那就显得我们自己太LOW了。
再说句危言耸听的话,小时候没有学好的习惯,长大后迟早要在这个社会中偿还。只是有的人机灵点受罪少点,而有的人那就是赤裸裸血的教训。
之前一个朋友,由于他嘴欠,在找工作的时候几乎被封杀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嘴欠是他从小养成的习惯,小的时候他爸妈也没觉得,总以为长大后就能自然改变。就在读书的时候,就说翻就翻了好多友谊的小船,也是因为嘴欠。现在到了工作的年纪,还是没有变,一直抱有自己爸妈都没管,你算老几的潜台词。
前年吧,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一个晚上下班回家路上,偶遇到他,看他不是很开心,出于关心就跟他多聊了几句。我们去到一个路边的夜宵店,说起了他的不堪的生活。
他说到现在公司就是狗眼看人低,我说他怎么还是一点都没变,嘴还是这么欠。他说习惯了,改不了。我真的想知道,一个什么样的习惯是让一个年轻成年人改变不了的,难道真成了电视剧里面演的深仇大恨吗?但是电视剧里面的深仇大恨大多数结局都得到了大圆满。
他吧,这个人能力还是有点的,之前在一个公司上班,是家里亲戚介绍过去了。刚开始嘴巴还是甜了一段时间,很快在工作上的努力,晋升了部长,这下原来面貌就暴露了,嘴巴不屑一顾的样子就像几十年没有解愤的怨妇一样,又臭又硬。导致了他的被迫离职,现在找工作,也带着有色眼镜,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
“你该改下你的嘴欠了,吃的亏还不多吗?”
“我本心又不坏,我也没有怎么损人利己。”
“有些事,不是还可以其他方式缓和的处理吗?有些人,一样还是可以换种方式去沟通。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了解你人品。”
“我无所谓,清者自清。”
“这不是清者自清的问题,你知道吗?当你说出那些话的时候,其实别人表面上是在骂你,其实都打在你爸妈脸上了。”
他喝了口啤酒,没说话。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在外面工作就算再烂,也不要丢了父母的脸,现在的我们就是他们的脸。”
他可能若有所思,一直没说话。
说实在的,那次后他彻心的开始改了。或许是我的话触及到了他的底线,又或许他之后又遭受到了更为严酷的事因,但终究,他改了是值得庆幸的。正月的时候,还微信跟我说,今年年底准备结婚,要我参加。
事实如此,好多个潜台词是“我爸妈都没这样管我,你算老几”的年纪,荒废了不少机会,多走了多少弯路。记得昨天我看到百灵(新朋友)文章写道,一个人一生成功的机会平均只有7次(其实在一本书中我也看到过,可惜没有百灵的能力记住,但幸运的是有这么一个优秀的榜样引领我),而如果,因为我们的习惯要使得机会减少那么两到三次,那时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觉得呢?
好习惯成就的不止于自己,更多的是一片社会关系。
坏习惯衍生的不只是过去,更多的是一个未来家庭。
做原生家庭的终结者,还是做新家庭的引领者,只凭你的习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