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凡尼的早餐丨逃离
据说中国人对赫本的第一印象是《罗马假日》,而西方人,则是《蒂凡尼的早餐》。
我并未看过原著小说。和大多数人一样,第一遍看的时候完全沉溺于女神的黑色裙角中无法自拔。直到第二遍重温,才意识到蒂凡尼的早餐绝对不仅仅是女神的时装秀or蒂凡尼的2h宣传片。它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的内心。
让我以男主角写她的第一句话开始吧:
There was once a very lovely, very frightened girl. She lived alone except for a nameless cat……
她叫Holly,是一个纽约上层的交际花。靠着男人们给的去化妆室的50、100的小费生活。
她肤浅又天真,待人毫无防备,丢三落四,经常给身边的人添麻烦,偏偏又漂亮得令人无法拒绝她的每一个邀请。
她想嫁给全美50岁以下富豪的前几名。她住的公寓又空又乱,生活作息混乱,养一只没有名字的猫。她觉得自己可以随时丢弃身边的一切重新开始。
没人知道她曾经名叫Luna May,14岁时嫁给一个兽医。最终她从那个家庭逃离。
她觉得自己就像他随手从外面捡回来的受伤的动物,他治愈了它们,而它们最终都要回到外面的世界去。
而这种从一种生活中逃离去往别处的特质一直伴随着她。
从那个家出来后她改名叫Holly。她认识了一个经纪人,对方很赏识她,给她安排了一个试镜。试镜前夜,她却突然去了纽约。她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O.J. Speaking.
——This is Holly.
——Holly? Holly, you sound so far away, honey. What's with you?
——I'm in New York.
——What? You got a screen test tomorrow.
——I'm in New York bacause I've never been to New York before.
——Get yourself on the plane. Get back here.
——I don't wanna.
——What do you mean you don't wanna? What do you want?
——I don't wanna.
——What do you want?
——When I find out what I want, I'm gonna let you know.
电话被Holly挂断。
事件被O.J.叙述起来的时候显得很滑稽有趣。但是现实生活中遇到这么一个说走就走的家伙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很头疼吧。(笑
她在电话中的话非常好玩,她说“I'm in New York bacause I've never been to New York before.”因为她没去过纽约,所以她就去了。
听起来似乎完全没有理由。但是私以为,有时候,这种没有理由才是最大的理由。
后来,她认识了一个巴西的富豪,对方愿意娶她,她也订了去巴西的机票。却在登机前一天卷入一起官司。得知对方给自己带来手信的时候她已经猜到了结局,却固执地颤抖地涂着口红——这是她的坚强。
得知自己被分手,爱她的Paul试图劝她把机票退掉,她却固执地想要孤身去巴西,还提出让对方给她发巴西五十岁以下富豪排行榜名单。
对方绝望地试图用爱来留住她。她却觉得对方在试图控制自己。
——I am in love with you.
——So what?
——So what? So plenty! I love you.You belong to me.
——No, people don't belong to people.
——Of course they do.
——Nobody can put me in a cage.
——I don't want to put you in a cage. I want to love you.
——The same thing
——No ,it's not,Holly...
——I'm not Holly.I'm not Luna May either.I don't know who I am.
I and the cat,we are couples of no names
We belong to nobody and nobody belongs to us.We don't even belong to each other.
我个人并不相信这个电影的大结局。Paul最后试图说服Holly的那段动人的表白也并未打动我。因为我一直觉得,free spirit与settled down的生活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一直以来我都怀疑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过那样的时刻,被突如其来的某些念头击中,强烈地想要去做点什么。想要暴走,想要出去,想要脱离眼前的一切换个地方重新开始,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立刻,马上,毫不迟疑地开始。
而大多数时候,哪怕内心在灼烧着,人却仍在默默地忍耐着,低下头来遵从着这个社会运转规则的指引。试图把这把烈火慢慢熬煮成一锅绵粥,或者慢慢地等它烧到熄灭。
有些时候,这种逃离是出于某种逃避。逃避的可能是打击,可能是责任。
曾经认识一个性格乐观的朋友。那时她刚被生活扇过一巴掌,不得不选择重新开始。但是她笑着站起来,开开心心地去进入一个新领域。有一阵子她给我打过电话,告诉我她今天又有什么进步,她今天很充实。
又过了一阵,大约是生活稳定下来,逐步往好的方向发展,联系渐少。我也渐渐安心。
突然有天再次接到她的电话。她叙述得很急促很慌乱。总结起来大概不过是,在生活快要步入正轨的时候,现实又给了她一巴掌。
而这时她却已经被击溃。她无法再假装不在意这个打击,她关掉了所有联系方式,拒绝一切的联系与沟通。她只想逃走。
我无法安慰她,我只能告诉她,你可以躲起来,等你觉得你可以接受这一切了再出来。这没关系,这不是怯懦,这是人的自我保护。
小时候人总会害怕自己会变成一个懦夫,害怕自己会逃避。但是越到后来却越觉得,逃避是允许的,是可以谅解的。
也有可能,这种逃离是害怕着喜欢上对方的依恋着对方的自己,比如《颐和园》中的余虹。她害怕自己爱对方太深,因此她劈腿,她和其他人做爱。
又比如编剧所以为的Holly的逃离是因为她喜欢上Paul。但是私以为,Holly固执地决定去巴西是与Paul无关的,而她不去巴西,才与Paul有关。
在所有人看来,她去巴西的最大理由已经消失了(因为她已经分手)。但是在Holly的思路里,如果因为对方和自己分手就决定不去巴西,那就意味着自己还在意着对方,对方还在影响着自己的生活。
因此,她必须去巴西。她必须不在意对方,她必须放下对方,让自己的人生继续move on。
她的人生计划是去巴西,她刚好有那么一张票,她为此付出了很多,她学语言,她学做饭,她打包好了所有行李。那她就去巴西。不会因为同行人变了那就变了。——她不愿意为了别人改变自己的人生计划,这才是根本原因。
更何况,比起害怕在巴西重新开始,她更害怕自己变得不像自己,她害怕自己的懦弱与妥协,害怕自己对别人的牵挂。
但是还有一些时候,这种逃离是出于某种召唤。也可能,仅仅是出于某种突如其来的念头。比如Holly与纽约。她未必对纽约心怀向往,不过是那天她突然想到自己可以去纽约,于是她就去了。
有一天晚上9点,我从影院出来。突然觉得,这样的一个夜晚我或许可以去一个书店看一晚上的书。
然后我去了三联。
那晚坐在地上看完了蔡崇达的《皮囊》和迟子建的新书。到了凌晨4点,书店中躺倒一片,找书时需要很小心才能不踩到人。
凌晨5点半,天开始亮起来,我从书店走到公交车站,路过一些蜷在角落睡觉的乞讨者,也路过一些早起赶路的人。
生活中这样的时刻太多了,以至于我经常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与自己做斗争。去试图引导自己,告诉自己那仅仅是执念,告诉自己应该放下执念。
但是在有些时候,如果想到我这么做不会伤害到别人,我会允许自己对自己好一点。
或许可以称之为“作”,或许可以称之为任性。但是比起被人如此评价,我更在意与自己对话的我。
毕竟,生如寄旅,要无愧于心呀。
蒂凡尼在电影中象征着Holly梦想中的生活,它明亮,温柔,有各种美妙的事情会发生。只要站在门外看看它,她就有力量继续前行。
她一直希望自己可以settled down。但事实上,她却一直在逃离。或许Paul有一点确实说得没错,她因为害怕被禁锢而自己禁锢住了自己。
无论如何,愿她有个温柔的未来,一如蒂凡尼。
别在月亮河中漂泊了。My dear Holly.
Moon river, wider than a mile
I'm crossing you in style some day
Oh, dream maker, you heart breaker
Wherever you're goin', I'm goin' your way
Two drifters, off to see the world
There's such a lot of world to see
We're after the same rainbow's end, waitin' 'round the bend
My huckleberry friend, Moon River, and me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