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孩子伤了一下腰
几年前,看着他弱小的身躯,往你身边凑了又凑,奶生奶气地向我表白,那种感觉好似喝了抹茶味的奶茶,有点心动的感觉。
但现在,为了学习。
我们就鸡飞就差狗跳了,我还算是个好反思的人,但我到此刻,也没明白,我一个有大格局的人,怎么就被我的孩子给闹得伤了呢?
思来想去,原因有三:
(一)
我没能换位思考,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问题。
记得之前曾经有这么一句流行语,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我冷,有一种饿是妈妈觉得我饿。
无疑,这是很多妈妈,尤其是新手妈妈容易犯的错,当我们觉得这个问题需要这样解决。我们就断定,孩子也需要这样解决,不仅不会客观思考,甚至还会感觉加入自己更多的爱,加倍的去给予。比如,上面我说的有关吃饭和冷的话题,有时间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强加给孩子的,我们所谓的爱不一定是孩子渴望的那一种。
记得,上学时候,看过一个漫画,一个老父亲在哪里劈柴,孩子在旁边玩,父亲劈一会儿,感觉热,就脱了件衣服。转脸看着自己的孩子,毫不犹豫地也给孩子脱了一件。
这下凉快多了,更卖力的劈柴了,不用说,很快,他又汗流浃背,感觉天气太热了,赶紧又脱两件。正想拿起斧头去劈,转脸看着孩子在那,看了看太阳,又看来看孩子,麻利地又给孩子脱两件。
就这样,自己脱的就剩下裤头褂叉了,孩子呢也一样。当自己批完柴,收拾好准备去抱孩子呢,结果孩子冻死了。
上学时候,读这篇小寓言故事,感觉这父亲,傻。没曾想,自己竟变成了文中的父亲。
在于孩子相处时候,我们总是感觉自己对孩子200%甚至委屈求全,但得到的一句刀子一样的话:不稀罕。
这一种爱叫我在全力爱你,但却不需要。
(二)
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们的共情力差。很多时候,我们看似为孩子牺牲了自己太多,孩子还爱理不理,其实,孩子在我们这里也有很大的牺牲,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不愿意承认罢了。
小A,初中阶段,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品学兼优,上中学后,不仅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连性情也大变,整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父母三天两头地往学校跑,实在是烦躁不堪。
后来,经过多次交流 才总算弄明白了,家长是“木头”,根本无法交流。只能做这些轰轰烈烈的大事 才能博得家长的关注。
比如:
孩子拿了一张99分的卷子回家,回家本以为父母会开心得送个大大的拥抱,殊不知,爸爸一张嘴是这样的:咋回事啊,整天让你仔细仔细,你带脑子了没有。
孩子刚想张嘴解释,这是满分的卷子,有一个空老师批错了,但孩子想起往日的种种就又悄悄地把嘴巴必闭上了。
面对100的卷子:
臭小子,怎么可能考一百分啊,是不是抄谁的了。
没有,我自己考的。
自己考的以前怎么不见你考一百分啊。
啊啊啊?
面对80分的卷子:
看我今天不打死你,老子辛辛苦苦挣钱,管你吃官你和喝,你就这样回报我啊!
面对40分的卷子:
你怎么有脸回来?我看你三天不打皮痒痒了吧。
孩子除了学习,还要和其他孩子交流吧。
爸爸,这周末是我同学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他家一起给他庆祝生日,您看行吗。
什么生日聚会啊,你才多大啊,自己的能挣钱了吗,就这样霍霍我们家。
孩子在班里受到表扬回来:知道了,别得瑟。
孩子受到委屈回来:自己又惹事,打你不亏。
等等,家长的一波看似为提醒孩子好好做人的事,实际上呢,我们是唯我独大,横行无忌。
这样不知不觉中,就阻断了孩子对我们的依恋,对我们的爱。
(三)
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知识理念。不管是学习传统文化,还是带孩子的方式方法,甚至是玩的游戏,我们都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时时更新我们的理念,处处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缩小我们和孩子的距离。
但很多的时候,我们习惯了倚老卖老,习惯了家长的权威强制。这样特别容易让孩子不满,翻过来让我们感觉孩子,冷血,白眼狼,我们成了“受害者。”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