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想法玲波看艺术

«超萌宝宝»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

2020-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a210b1d7a2ab

[玲波看艺术] : 如果你们也将被文中某些太具幽默感的古老作品给笑喷,先祈祷上帝宽容,阿门!

现在的家长很幸运,能随意给宝宝拍萌照

没有相机的年代,绘画是最佳记录方式

«西斯廷圣母»中的两位小天使 约1512-1514年 油画 拉斐尔Raphael (1483-1520年)

西方艺术中被描绘最多的宝宝肯定是耶稣宝宝,通常与妈妈在一起,简称圣母子图耶稣以上帝之子,救世主身份降临世间,要怎么呈现?

文章下半部有福利

耐心看完绝对惊喜!

宗教画作为西方艺术里最高贵的历史性题材之一(还有神话和大战事主题),是重要的创作内容。艺术为神权和君权服务的年代,我们就从耶稣宝宝,顺便看中世纪(如拜占庭风格)到文艺复兴的艺术风格转变及其原因。

1 中世纪拜占庭式

«圣母子» 约1225年 毕加洛Bigallo Master

确定这是母子?

怀中的耶稣"宝宝",怎么看怎么像中年男……其实艺术家要的就是这效果!

成人缩小版宝宝,用象征性手法,表达耶稣的成熟和智慧。

这幅13世纪上半叶的作品属拜占庭艺术风格,我选了幅口味重的表述。一般耶稣宝宝不会这么夸张。

拜占庭艺术指东罗马帝国,以及有帝国文化的民族和国家的艺术。充满精神象征,风格庄严呆板。不过呆板得很逗!

在那些时代可不能逗比,因为宗教画很严肃。但"象征"与"现实"有区别,"他见"和"我见"也不一,会导致某些戏剧性的效果。

2 朝文艺复兴前奏过渡

«宝座上被六个天使环绕的圣母子» 约1280年 木板上的蛋彩画/镀金 427x280cm 卢浮宫 契马布Cimabue (约1240?- 1302年?)

«宝座上被六个天使环绕的圣母子» 约1280年 木板上的蛋彩画/镀金 427x280cm 卢浮宫 契马布Cimabue (约1240?- 1302年?)

卢浮宫的«宝座上被六个天使环绕的圣母子»,具艺术史重要价值,由契马布埃于十三世纪下半叶绘制,这位大师也是乔托的导师。

这幅作品具有拜占庭绘画末期风格,又带有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前奏。

画中人有些表情了,苦大仇深? 比50年前上面那幅,面里的耶稣宝宝年轻并真实化,圣母更人性化,连衣服的褶皱也自然多了。艺术表现手法在完善!我们能从圣母子图中看出:

不过画中的耶稣依然小大人,表情严肃!

您可以完毕神佑姿势,请休息

现在要给亲们看一幅另位画家的

老年版宝宝

非常精致美丽的画面

但看到耶稣宝宝时,就出戏了

这脖纹,还有眼角的皱纹!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的老年化婴儿之原版

艺术家其实是想表现耶稣"老人般"的智慧

但也太表情包了吧!

为什么这些绘画中的耶稣是小大人,成年人甚至老年婴儿的形象?耶稣作为上帝之子,以救世主身份降临世间,生来就是有神的智慧和成熟等,所以中世纪甚至文艺复兴的作品里,有象征性表现手法。

十二世纪,处于持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后期,西方社会开始有了对孩子的哲学反思。之前孩子不太被重视,形象也很少出现在艺术作品里。十二世纪初,随着学校在意大利等国的出现,教育条约也开始于欧洲扩散。对孩子的关注,反映在艺术里可对应耶稣宝宝的创作发展。

自十五世纪起,孩子的描绘越来越真实,表现手法也更加熟练。另外,皇室贵族对自己孩子的艺术定制,也促进了艺术中孩子的分量,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3 文艺复兴前期和发展期

«洛林大臣的圣母»约1435年,66x62cm木板油画,收藏于卢浮宫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约1380或90-1441年)

这幅卢浮宫的«洛林大臣的圣母»,由天才的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在1435年所绘,在文艺复兴的人性光芒之下,画里的耶稣宝宝还原了人类宝宝的真身

这是幅能呈现文艺复兴特征的代表作:。景观和自然元素被引入宗教性题材画里,复杂的空间透视法和细节化,最重要的一点是,角色设定人性化!

人性化还特别指: 左边是定制此画的勃艮第公爵的大臣洛林Rolin(花钱沾圣人的流量,自己也成了大V),凡人的他居然能和圣人出现在同一个画面并平起平坐,而且体型大小相似!

由于前期写了名画里的眼睛之最,这位"眼神最老成"的宝宝是此文的导火线。

同样是1435年的作品

相比楼上没啥表情的耶稣宝宝

看看下面这只

«圣母子» 约1435-1440,木板上的蛋彩画 58x37cm 爱尔兰国家美术馆,都柏林 保罗·乌切洛Paolo Uccello(1397-1475)

表情包!

竟还长着精灵的耳朵。细看,是遗传了圣母的…脸蛋也是(画被修复过)。

此幅«圣母子»由佛罗伦萨画派的保罗·乌切洛创作(有其他说法,难佐证),也看得出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些特征:人物和空间构图已立体化,表现也更人性化,更有表情(确实亮了)。

说到乌切洛,顺便提下他创作于1455年的«圣罗马诺之战»三联画,很宏伟。其中一幅在卢浮宫,很少被游客注意。瓦萨里在“艺苑名人传”中记载,乌切洛痴迷透视法。果然大师级。

«圣罗马诺之战»三联画,木板上的蛋彩画 这幅藏于巴黎卢浮宫 创作于约1455年182x317cm 其他两幅现分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乖乖,我有点急事…

楼上这位宝宝是胖

还是牙疼得脸肿?

说到胖,看看楼下这只萌不萌

«圣母子»约1496/1499年木板油画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丢勒 Albrecht Dürer(1471-1528)

这幅圣母子是北方文艺复兴名家,有“自画像之父”头衔的个性画家,丢勒的作品。比上面乌切洛的晚了半个多世纪,画面更有透视性和比例感,技巧更完善

耶稣宝宝圆嘟嘟的三下巴……人性化得已经不完美?还有他的小手指如果是当今的画,那就太西皮了!

4 文艺复兴全盛期

十五世纪末,历史已进入到文艺复兴的全盛期。

耶稣宝宝更像个自然天真可爱的人类宝宝!

这与文艺复兴的人文思想的发展离不开。

在抛出最萌最逗图之前,看看三巨匠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耶稣宝宝

«圣母子和小圣约翰以及天使» 木板蛋彩画 作品未完成 约1497年 105 x 77cm伦敦国家美术馆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 (1475-1564年)

细节: 耶稣宝宝有米开朗基罗风格的小肌肉

«圣母子和圣安娜» 约1501-1519年 木板油画 168x130cm 卢浮宫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年)

细节: 耶稣宝宝有达芬奇风格的神秘微笑

«圣母子和小圣约翰» 约1507 或 1508年木板油画122x80cm 卢浮宫 拉斐尔Raphael(1483-1520年)

细节: 耶稣宝宝有拉斐尔风格的温宛

现在要给认真浏览至此的亲们发福利了!

(注:有几个宝宝不是耶稣。图片来自网络)

太成熟,太强壮,太胖,太怪异...

刻意追求象征意义的耶稣宝宝,能把我们现代人给笑哭了(但在比较严肃的艺术史里,还是要感谢如此可爱的存在)。

又见小大人

有比我们更表情包的吗?求抱抱

谁更胖更可爱?求抱抱

健美型宝宝

米开朗基罗你认输吗?

觉得我们怪异?

错,是你缺乏想像力!

举头望明月

有诗人的忧郁气质

自由放飞的小脑袋

不会失重吗?

长得再丑,妈妈也不会嫌弃你……

请注意你的小爪子

这位发型……

你不粉我,哭给你看!

«哭泣的婴儿半身像»,约1610年 木雕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郑玲波  原文表发于2018年8月 [玲波看艺术]


玲波: 旅居巴黎,策展人,西方艺术史学者,中华传统文化学徒。从事国际交流,展览和博物馆艺术教育传播等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