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资料)一、《苏州园林》
读余映潮《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二、整体感知
配乐朗读,展示苏州园林的画面。
问:1.你对苏州园林有怎样的印象?(美)
2.文中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苏州园林建筑的总特征。
提醒:苏州园林是著名建筑,我们第三单元学的都是有关建筑类的文章,既然是建筑就有设计者还有匠师两者的智慧共同完成。
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打比方
师:(这是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三、解读课文(我们走进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苏州园林,看看他们建造出苏州园林美在何处?)
生: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明确:(作比较)突出不对称的特点。
生:假山池沼的配合
明确:(引用)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生:花草树木的映衬
明确:(议论)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生:近景远景的层次
(明确)(描绘)镂空lou
2.小结:总分的结构。
3.苏州园林细节上的美体现在
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色彩的搭配美。
四、语言(准确、简练生动)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去掉“往往”,不好,因为往往是表示程度的限制性词语,如果去掉的话,原句就变成了‘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就安排桥梁’这样就太绝对了,与原句的意思不附?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4.“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五、拓展(说话练习)
当一回小导游,看着课本上的插图,用课文中的话,向游客介绍苏州园林注意使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六、写作练习
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要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
七、总结收获:
赏一幅美景,品一篇美文
说明结构 :总分
说明方法 :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分类别
说明语言 :概括、精练形象、准确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