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诗词·情怀
上个星期去了历代帝王庙、白塔寺,这个星期看了一些历史正剧的小说,看了《朗读者》,又跳去看了点《中国诗词大会》,深刻地体会到古人的伟大,惋惜于这样的历史不但难于复制,甚至似乎正在走向消亡,忐忑与担忧。
历史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看到国家间的兴衰交替,看国家内的明策与沉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那时的无奈与伟大。由于看了一些关于明代的小说,也读过《明朝那些事》,了解到明代皇帝的“奇葩”,有沉迷于炼丹的皇帝,真正践行“二龙不得相见”;也有吃喝玩乐样样在行的“武宗”等等,但是这么多的“奇葩”皇帝愣是让这个朝代延续了276年。这却是一个有趣的事情。
详细地去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从它的建立到衰亡,去看每一个客观的事实,去分析它的成败,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以及很有益的事情。带着对这个朝代的认知去了解其他朝代的事情,总有不同,但是也会存在相同之处,不同让我们看到不同朝代的偏重与改变,相同让我们看到了历史潮流的不可逆转。这个过程会让我们受益无穷的。
对于古人,我总是有一种近乎于崇拜的心情在起伏,尤其是在看到恢宏的古代建筑时。我总是在想,那时的人们是多么追求精致,总是对美有一种类似于偏执的执拗,可就是这种讲究,才给后人留下无数瑰宝,让我们去珍惜。所谓珍惜,也代表着这些瑰宝消失一件,世上就永远少一件。
历史,总是给我一种沉重的感觉,因为那是过去,永远回不到的过去。在那遥远的过去,有伟大的人物,有认真的匠人精神,也有我们想要改变的历史轨迹,然而,我们只能追溯,却无能为力。我们总是要向前看的,珍惜拥有的,保留好每一份遗产。
诗词
苏轼的“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口口相传。康震老师评价说,苏轼是一个大家,精于裁减,明于详略。他能够将竹子、桃花、江水、鸭子等等复杂多样的景物安排到同一首诗里,可见功力深厚。而我在思考,原来一首诗中也有这么多学问。
我们熟知,唐诗宋词,那么为什么诗在唐朝达到了巅峰,而词在宋朝达到了巅峰,有着怎样的文化土壤,让他们发展壮大呢?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朝代的社会、经济、文化都有什么样的作用,这需要深究细探,以便看到现象后面的本质。
抛开这些复杂的溯因活动,我们只是去读诗两三首,删繁就简,点到为止。在古代,《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是儿童的启蒙读物。私以为,虽然儿童在背诵这些作品的时候并不能全部理解其中含义,但这种影响却潜意识地培养着一个人的情怀,一种对于美与自然的热爱与追求。所以,我们还是要从小背诵一些古诗词,这是历史留下的瑰宝,得之甚幸,失之太可惜。
情怀
现在的创业动辄讲情怀,做事情动辄讲情怀,但是,哪有那么多的情感去分配给那么多的事情,或者,怎样保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研究生时的校园风景很不错,在阴雨纷纷时,想听雨品茗;在春光明媚时,想大声歌唱;在冬雪沉沉时,想穿着厚厚的鞋子在雪上印下足迹,听雪踩严实时的咯吱咯吱声,似乎心也变得踏实了。那时,我就想,怪不得古人多情感,在出门即风景的地方,诗兴大发的概率总会高于雾霾横行的现在。
情怀的另一出处或许就是一个人的磨砺与苦难。大学的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此时你在困苦,记住那是你的财富,将你的苦闷诉诸笔端,或许它将升华为文学,而非简单的情绪宣泄。弗洛伊德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将受挫后的心理压抑转变成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心理反应,名曰升华。有人曾经说过,把伤痕当酒窝,去展示出你最美的微笑。是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虽然老生常谈,却是最正经的实话。
看历史,感受兴衰与荣辱;读诗词,浸润气质与情感。所有所有的一切,凡有所学,皆成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