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红楼

2022-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金多多cjx

小时候对四大名著都有耳闻,但是唯有红楼梦最不熟悉,因为其他三部通过影视电视剧耳熟能详,但是红楼梦的影视多是戏曲,确实让小孩子提不起兴趣。

再大一点初中时候,弄到一本《红楼梦》纸质书籍。可能因为情欲孤独、年少青春之心躁动,对书中几回比较印象深刻。比如宝玉初试云雨情,贾瑞孽恋王熙凤。当时读不出什么来,连人物关系都解锁不清,谁是贾家几代,谁是东府、西府。

再后来接触百家讲坛,回忆自己读的文章,基本上记住了金陵十二钗和其它重要关系人物。

到现在,互联网信息获取更加容易,最喜欢的是蒋勋老师讲的红楼梦,还有“得到”APP上董梅老师讲的红梅梦。两位老师让我从他们讲解中了解更多不一样的一面,虽然不能带给我实质性的帮助,至少让我更亲近了这部文化宝典,这样一坛馥郁美酒,上头也清香,下面记录一些醒酒后的片面记忆。

两府一园,三位生活家,泼辣的王熙凤,审美高级的贾母,草木之人林黛玉。物质性,必须具备打理生活的本领,可以参照王熙凤;讲审美性,对美的热情和对生活的好奇心,可以参照贾母;天然性,从天地万物中感知天然趣味,获得精神源泉,这一点参照林黛玉。一个把自己活成了钱,一个活成了美,最后一个活成了诗。

红楼梦里的饮食文化也富有层次感,至少吃出了四层境界,首先是吃对时节,各种精致小吃到饕餮大餐,如孔子说的“不时不食”;其次追求综合感官享受,从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感官的享受无以复加。第三,吃的体面,上升到“礼”的层面,老太太的日常三餐都是孙子孙女陪着吃,而媳妇都不能上桌,要各司其职。刘姥姥惊讶道:礼出大家。放在现在,肯定要被定义是陋习。最后是吃的风雅,吃出形而上的乐趣,玩“行酒令”五花八门的文字游戏。

书籍前两回介绍了两个神话故事,通灵石、绛珠草的故事。一个去红尘为了“证空”,一个为了“证情”。还有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姻缘,宝玉和宝钗的金玉姻缘,环环相扣。

宝玉的成长,他看见龄官和贾蔷两人关系,见证了龄官为贾蔷所留的眼泪,突然明白原来自己不是宇宙宇宙中心,原来不是所有女孩子的眼泪都是为他流的。

当然还有儒道释的哲学大观,佛学里的各种隐喻。对物、对节日的精致描写,对人物的性格鲜明及缺陷不完美的“正邪两赋”。

何在何往?根本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 到哪去?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