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李夏莲 《信念的力量》【美】布鲁
这本《信念的力量》与我们讨论了有关物质、能量、环境、基因、细胞膜、细胞核、意识、潜意识、条件反射、生长、保护等一系列词汇,告诉我们少有人知道的生命的秘密—那就是细胞膜才是细胞的大脑,而非人们往常以为的细胞核;物质是一种能量,正如爱因斯坦的能量方程E=MC2所示;人的行为绝大多数由潜意识所支配,正如浩瀚的星空一样,我们能够觉察到的是像星星那样大小的表层意识,剩下的都是我们不容易觉察的犹如无边黑夜的潜意识;人类潜意识的形成集中于胎幼童时代,因为子宫环境、母体状态、家庭环境、父母言行举止等一系列事物我们产生了认知,而这种认知像一种自动操作的程序输入了我们体内,形成了潜意识,就如巴浦洛夫所做的条件反射实验,当狗听到铃铛响(当人接触了某一信号)会分泌唾液(会产生某一种行为)。
人是经验的产物,他的绝大多数行为由冰山以下巨大的潜意识所支配,而当我们的表层意识想要改变这种潜意识时却显得无能为力。因为潜意识会一直存在,就像某些程序会一种存在于电脑中一样,要想改变它,除非我们重新编译这些程序。事实上,作者告诉我们积极的思维不足以改变我们的潜意识,催眠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使人的脑波频率回到儿时主导的δ波和θ波,在这两种波段人们更容易接受暗示以及被重新编译。
正是因为改变潜意识显得困难与复杂,因此我们为何不在潜意识形成之前,就有意识地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种有利于他往后人生发展的潜意识程序呢?毫无疑问对于此父母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如果父母想要孩子有积极的思想,积极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我想父母首先就要是他们期望孩子所成为的那种人。如果父母是一个在人前撒谎的人,他们的孩子不可能像他们所期待的那样成为一个诚信之人。因此,父母的所思、所想、所为完全成为了孩子所模仿的对象,实际上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与学习对象,父母在幼小的孩童心中就是“全能的神”,主导着孩子绝大多数潜意识的形成。
2017年10月20日 周五 李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