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那些“无用而大用”的创新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所谓“创新”,就意味着颠覆和反转,是少数头脑聪明人的事。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还原到真实世界,洞察人性中懒散、保守、非理性的一面,就可能发现,针对真实世界的创新,可以说无处不在。
有一些创新,甚至不创造任何价值,却比那些真正的创新有用得多。
早年,欧美的洗涤用品巨头在中国做营销,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去污效果好,稍一比较就能看出他们产品的优势。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卖的却并不理想。
经过一番调研,他们发现,中国人在洗衣服的时候,通常认为搓出了泡沫才算洗干净了。而他们的洗衣粉无论放多少,都不起泡沫。
问题找到了,解决起来就容易了。他们在产品里加入了起泡的成分,洗涤用品才开始大卖。
类似的现象还发生在非洲。
有一家公司,针对卫生条件很差的非洲小朋友,专门研发了一款洗手液。这种洗手液用上了崭新的技术,强力杀菌,对儿童无害,价格也合理。
但是,这款所谓的创新型产品,非洲家长却并不待见,甚至卖不过普通的洗手液。原因很简单,家长根本感受不到他们所大力宣扬的杀菌效果。
公司深入调研,发现了一个他们自己也知道,但是在他们看来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
原来,这款洗手液必须严格地搓揉15秒钟,杀菌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可是小孩子洗手,哪有耐心去搓15秒钟呢?即使有父母盯着,他们总不能每次都掐着秒表监督孩子洗手吧。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或者解决的方法操作性差,那这款洗手液就拼不过普通的洗手液。
当你回到具体的应用场景时,就要寻求现实世界的解决方案。这家公司发现,解决的方法其实一点都不难。他们在洗手液中添加了一种无害的化学液体,这种液体有一个看得见的奇特效果:在你搓揉了15秒钟之后,它会变幻颜色,有的会变成淡蓝色,有时候会变成粉色。
这样一来,洗手就变成了一个见证魔幻的时刻!孩子们会使劲揉搓,直到洗手液神奇般改变了颜色,他们才会去冲水。于是,这款洗手液大卖。
你看,变幻颜色对于洗手效果,其实没有任何帮助。它和洗手液包含的科技含量相比,几乎不值一提。
但是,变幻颜色是基于现实人性、文化、体验和心理的创新。在崇尚科技的专家、工程师那里,它也许无足轻重。但如果你没有发现这个真实的世界,那么你的解决方案无论多么具有颠覆性,都很可能被现实击败。
而类似这样的创新,需要乔布斯、马化腾和马斯克来发现吗?
(吴伯凡《每周商业评论·导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