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写作时不敢透露的私密内心世界?
在带领和陪伴写作课的时候,常常会遇见学员们不敢去写自己的经历。他们认为,一旦写出来必然会牵扯到某些人、某些事,如果被那个人看见了,那就不好了,特别是亲人、朋友。但是,很多人也表示,如果不把这些人和事写出来,特别是激发某种负面情绪的,他们又难平复。另外,即使写了也只是在发泄情绪,像日记一样自言自语,又会产生对自己写作能力的怀疑,觉得自己写的都是流水账,毫无价值,继而又开始疑惑为什么有些能写出可以引起别人共鸣的文章......
对于这样的写作忧虑,我觉得首先需要了解写作的本质。在写作里,私密和公开没有一个标准,并没有什么学说来规定什么样的内容是私密的,什么样的内容是公开的。在文学史上把自己的生活描述得一丝不挂的作家大有人在。日记也是一种文学,这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的决定,和外界的定义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还没能到达一种我行我素,不顾外界评价的状态,多少还是会为自己和别人考虑一下。例如夫妻之间发生的家事,多数我们是无法以真实的方式来叙述和公开的。当我们需要借助书写来梳理和疗愈的时候,一方面我们需要叙述整个真实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期待得到外界的回应,可能未必真的需要有人来开解自己,只是想有个出口,想把内在的孤独、委屈和无助流淌出来。
这是人之常情。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如果我们无法把自己真实的情况透过书写和外界搭建一种连接,只是以日记的方式来进行释放的话,它未必来得有效,有可能我们会越写越孤独。为了避免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我们需要适当地把文字公开出来去搭建某种联系。有时候它未必能够吸引人的眼球来看,甚至没有一个人读了之后来给你反馈,但只要“公开出去”这个行为从自己这一边发生,我们便打通了自己和外界的连接。
集合遵从内心和公开这两方面的写作会使我们越写越有力量,因为写作的高度必然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内心情感——喜悦的、悲伤的、愤怒的、挣扎的......如果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被理性压制而不能让它流淌,我们的写作同时也在受阻,这就会造成两方面的消耗:
一方面,我们需要和外界的连接无法达成;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遵从内心去表达而压制了表达的需求,或者做出了口是心非的表达,这就会造成文字的枯竭,会越写越觉得味如嚼蜡,越写越写不出来了。
那这样的情况可以如何平衡呢?
以我自身的体验,写作可以分为两种,需要两种都兼顾。
一种是日记的形式,那里我们尽可按自己的意愿随意写,如果遇到负面的事件,需要发泄的,那里没有任何外力可以阻挡我们,我们可以尽情地哭泣、尽情地批判、尽情地问为什么。当这样一个过程下来,我们会得到释放,我们会变得平静,这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不公开。
另一种是可以公开的文体。经过日记型文体的释放之后,一个挑起情绪事件的来龙去脉会展现于眼前,你从自己的叙述中明白了一些因由,甚至顿悟了,你已经不再是写这则日记之前的自己。
当然,也有达不到这种效果的,依然被困于孤独和无助之中,这个需要时间和自我疗愈的能力练习。不管现阶段的你是否能够以日记型的文体来协助自己达到这种状态,它能达到这种状态的意义是存在的。这在身心疗愈领域是不争的事实。
好了,假设我们已经透过这种方式获得平静,我们会开始变得客观,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整个事件。于是,现在的你再去叙述这个事件的口吻、状态、措辞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私密的内心世界和公开文体结合的写作行为了。
以前几天我发布的这篇文章《当有人质问我们的时候...》为例,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确实经历了被人质问的情况,但是从那篇文章里大家可能看不出我有什么情绪,我只是客观地去谈论这个话题。
这种状态是经过日记文体书写之后而得到的平静。如果没有日记文体的梳理,我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别人的质问。如果没有日记文体的书写,我也不会从这股情绪中走出来。也就是说,我自己被自己的文字疗愈了。这就是平衡的过程。在这个平衡的过程中,它会给我带来客观的洞见,这些洞见就是大家所看到的这篇文章。
我常常跟学员们说,不要排斥痛苦,痛苦的背后往往是一份巨大的礼物,从写作上就能立竿见影。如果无法一步到位把自己所经历的化作客观的文字,以公开的口吻来探讨一个话题的方式去搭建某些联系,那我们可以通过缓冲的方式,那就是写日记。当我们的日记写得多了,它的文风也会发生改变。你可能遇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不再让情绪控制自己,而是会迅速跳出局限,以旁观者的客观视野来叙述,出手就是一篇既冷静又客观的文章。
我们不能让私密、不能公开的顾虑来制约我们的表达,当我们的表达受到制约,我们便无法在写作之路上得到提高。写作的首要条件就是不受制约地表达,只要表达开始通畅,我们就会不费余力地遇见文字。它们就会向你涌过来。
写作永远不只是文字、文采、组织语言的事,最重要的是内心想说的话能够顺利地说出来。如果你在写作中发现自己遇到这种制约,不妨尝试一下这个方法:
写日记,写完之后再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自己,当你以客观的方式来看自己之后,再以这种客观的口吻再写一篇文章,写完之后好好感受一下两篇文章的口吻和语气,哪一篇你自己读起来更舒服呢?
这就是作为一个写作者,既要呵护自己的内心,又可以搭建与外界联系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