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1斜杆青年篇
守住脚下的一亩方田
如果没有王继才守岛“一寸赤心报祖国”的坚守,脚下的方田或许早已荒芜;如果没有卓嘎姐妹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边疆,“玉麦”的方田或许早已沦为它境。而我愿找到心中那座“开山岛”、那片“玉麦”,那片脚下的一亩方田。我不愿争做“斜杆青年”,而是专一的坚守在脚下的一亩方田……
守住脚下的一亩方田,需要的是心中的那杆秤,而不是“斜杆”。时代在发展,思维也在进步。“斜杆青年”作为时代发展的新角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追求。看似符合社会时代的发展,实则有可能事与愿违。
从就业者主体来看,“斜杆青年”确实有利于就业。但我们并不能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而是要从大局看。对于社会而言,“斜杆青年”这种社会趋势,会加剧“浮动就业”,也就是说职业岗位过于浮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况且,斜杆青年的准入门槛高,难度大。达芬奇就是标志的“斜杆”,但即使是达芬奇也无法同时专注地完成多件事情。由此看来,唯有把握好专一这杆秤,才能更好地守住脚下的一亩方田。
守住脚下的一亩方田,用专一这杆秤,撑起中华的脊梁。扎根大漠四十年,绿了这山又那山。三代塞罕坝人用专一这杆秤坚持造林,守住了脚下的一亩方田,挺直了中华民族的腰杆。这种精神,是斜杆青年没有的,不可想象的。斜杆青年对职业的选择已经毫无悬念地坦白了对待人生价值观的判断与选择——是不专一的、浮动的、没有定论的。犹如一棵墙头草,在时代之风的吹拂下,随波逐流。这是一株没有生命的芥草,这是一种没有思想的生物,这还是一片没能守住一亩方田的贫瘠土地。唯有在“老王守岛,我守老王”这专一的平秤下;唯有在“冰封玉麦,我情依在”的平秤中,这片一亩方田上才能春暖花开,丰硕果满。
难度一生只做一件事很无聊吗?难度只能随时代变为斜杆青年了吗?难度被人遗忘的一亩方田也终将被湮灭吗?
不!故宫的大国工匠一生专注修复文物,如果不是倾尽心血,融入对工作的热情,那么怎谈何为专一呢?可见一生专注于一件事,何尝不为乐呢?
这些些耿直的“直杆青年”,一次次书写着中华的画卷,这些些“真杆青年”一代代成为中华的砥柱!“斜杆青年”的时代来临了,“直杆青年”的时代依然长在!“直杆青年”们将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只不过,悄悄地,“直杆青年”把中华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脚下的一亩方田上,生根,发芽……
“沙沙沙……”你听,那是树苗茁壮成长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