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太有素质了不好
亲子课上,小朋友A无意间踩了小朋友B一脚,俩人都没当回事儿,继续玩的都挺好。
下课了,A的妈妈却揪着这事不放了,对孩子说:你上课的时候踩着小朋友脚了,虽说他不介意,但你还是要去道歉的。
这小朋友也听话,跑过去就抱住了B,急吼吼的说:对不起,我踩到你了,我跟你道歉。
小朋友B没见过这阵仗,哇哇的哭起来。
如果你是妈妈,怎么应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我是B的妈妈,我将哭笑不得。
如果我是A的妈妈……幸好我不是。
我觉得这个妈妈的所作所为纯属多余。如果像你踩我一下、我踩你一下这样小朋友间极易发生又稀松平常的事都要提醒孩子去注意,甚至是去道歉,那孩子的日子还有法过吗?
这样做不仅会捆住孩子的手脚,长此以往,还会捆住孩子的头脑。
群体社会必须生活在规则当中,法律、道德、规章制度都是规则,没有了规则就没有了秩序,没有了秩序群体社会就会崩溃。就像红绿灯坏了的十字路口,那真是你抢、我抢、大家抢,结果就是一锅粥。
但一个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是不知道规则的,也不会遵守规则。比如一个婴儿,想哭就哭,想闹就闹,根本不会考虑你的感受。对于规则的遵守,是他们在长大过程中慢慢学会的。
首先,他们将在父母设立的规则框架中来回溜达,几点起床,在哪里撒尿,见了年轻女人怎么称呼,踩了人家的脚要不要道歉,等等。
然后,孩子在溜达的过程中会逐渐的将这些规则内化,就是俗话说的记住了。这时候,家长即使不在身边孩子也会自动的遵守规则。比如,孩子想撒尿了就会主动的去厕所,不用你提醒。
好了,问题来了,一个孩子内化的规则是越多越好吗?
不好,肯定不好。一个孩子如果内化了太多的规则,就会变得畏首畏尾,做任何事都会前怕狼后怕虎,内心中也会充满没完没了的纠结。
那如何避免让孩子内化过多的规则呢?
简单粗暴的答案是,父母别管太多。所谓的管,就是让孩子遵守父母的条条框框,管多了,内化的自然就多。
有父母可能要反驳了,我们从小就严管孩子,可孩子现在一点也不听话,更不用说自己管自己了。
这种情况,孩子反抗、不听父母的管教,是从小管多了的一个极端表现。那我问你,孩子离开家的表现如何?像狼还是像羊?
高明的办法是,了解一点孩子成长的规律,只要是符合孩子身份的行为,比如一岁左右的“认生”,三岁左右的“逆反”,五六岁开始的调皮捣蛋,都可以睁一眼闭一眼放他一马。在这个过程中,再慢慢将一些基本规则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比如诚实,不打人骂人,不经过别人同意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等,让其内化。
底线必须有。
底线之上,就要给孩子留点自由了。
蓬勃育儿社,应对有方,育儿不愁!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喜马拉雅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