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糖果都送人了”

2023-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韦志学的大帅

昨天,陈老师给老师们派发了结婚喜糖,我把我的那一份放在办公桌上。

炳仁吃过了晚餐,在我的提示下,他看到了这份惊喜。这孩子喜欢吃糖,当即打开了一颗棉花糖和一颗巧克力糖,我看了一下,盒子里面还有好几颗糖,我提议说,今天吃两颗就好,剩余的糖果留到明天吧。炳仁同意了。然后我们把盒子系好了放在桌子上。

可一转眼,炳仁就来拿盒子,说他要把糖果送给姐姐们吃。然后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了出去。

等到我要下班时,炳仁回来了,让我给他吃糖——所有的糖果你都拿走了,我再拿什么给你呀,儿子?

炳仁看起来很想再吃糖。

我问他:你的糖果呢?他说全部送给姐姐她们了。

我再问他:你送出全部糖果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一送出去自己就没有了?

炳仁说:没有。

我摸了摸炳仁的脑袋,告诉他,妈妈知道他是一个大方的孩子,姐姐收到礼物也知道。但以后要把自己的东西送出去之前,要考虑自己是否真的舍得(接受失去的状态),如果是的,再考虑怎样送,比如送的时间(时机),送出礼物的时候说些什么。

炳仁点点头。讲那么多,估计孩子就记住了“一送出去你就没有了,你能接受吗?”

但孩子就是孩子,如果都能周详地考虑问题了,那还叫孩子吗?但是,一个孩子,不可能永远都只是孩子,所以当妈的要教,如果父母不教,那谁来教呢?

在《金刚经》里曾经以“布施”为例,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住相”。不住,无住,指的是世界上一切都不值得执着。里面讲到世人在布施时,每施一东西,即作功德想,于是施恩图报,算计此布施行为将积累多少的功德。

但实际上,应以“三轮体空”的精神去布施,也就是要对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和所布施的财务不产生任何的执着,这样才能证得“离相无住、性空无所得”的道理。

所以,在送糖果这件事上,我告诉儿子,以后不管送什么东西给别人,要三思后行,如果舍得,就开开心心地送,这样别人也能开开心心地接受。如果不舍得就不送,不要勉强自己,更加不要在送了之后懊恼、不开心。

炳仁说,是的,妈妈。我觉得他听进去了。

儿子,往后的路还长,要慢慢学会做一个快乐的、豁达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