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视角下的作文选材教学

2019-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14b05aa568bd

 

学本视角下的作文选材教学

翻看学生的习作本、日记本,确实有不少习作有令人眼前一亮之感,但更多的是落于俗套的平平之作。有的材料失真,胡编乱造;有的内容雷同,模仿痕迹过重;有的老套重复,缺乏新意....其原因众多,但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失当是主要原因之一。如若教师对学生的选材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就能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一扇窗,提升习作表达的空间。

      一、“设置陷阱”,在猜测印证中体悟选材的真实性。

      对于习作教学,课标一直都强调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这应该成为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说真话要做的事情很多,并不是简单地提出一个要求就行,说什么真话?如何说真话?具体到习作指导时,就需要约法三章,转变学生观念。

      作文《给老师的一封信》,说自己也想到了关于老师的事情,并请大家猜测一下自己想到了关于老师的什么事,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了猜测:有人认为是成绩掉队了,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并帮助补课:有的猜测小时候是调皮蛋,老师经常家访进行教育;有的猜测是与同学闹意见了,老师帮助劝解....在学生充分猜测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了习作素材:

      中学时,我担任班长一职,一次我考试失利,对于即将到来的家长会忐忑不已。家长会前夕,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他最近嗓子不舒服,这次家长会由我给家长们开,提纲他列好了,接下来让我好好准备。那次家长会妈妈特别得意,当然我心里明白,老师的特意安排。

      读完材料,学生们一个个都大失所望,居然没有一个猜对的。教师则顺势引导学生深人思考,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源自于自己的真实事件都会与别人不同,是猜不出来的,更是编不出来的。

      其实,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也一直都强调习作素材的真实性,但遗憾的是教师也就停留在布置要求上,学生也就止步于口头承诺上。教师缺乏方法的指导和渗透,学生的假材料依然在习作中大量泛滥。案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真实感"镌刻在思维意识深处、形成深深的熔印,在教学中设置了猜测的陷阱,让他们在猜测中迷失方向,在后续材料集体亮相后,更让众多学生大跌眼镜。在困惑和惊奇之下,学生认识到材料真实的唯一性和可贵性,这就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深理了选材一定要真实的种子。

二、层层剥笋,在认知扩展中体悟选材的广阔性。

      学生习作之所以会出现材料的雷同,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常常是简单、机械地理解习作的主题要求。在动笔之前,他们能够想到的知识通常是“这样的主题我能写些什么”,这是典型的单向、线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学生选择的材料与主题要求知识之间只能有点与点的简单联系,学生自然无法走进更加广阔的素材世界。因此,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换一种非线性、立体化的思维模式,让学生逐步思考:“针对这一主题,我还可以写什么?”这样,学生的选材面就相对广阔了。

如统编五上练笔”鼻子一酸”教师先引导学生罗列,大多数学生想到的是生病,掖被角,背书包,讲题,洗衣服,送雨衣。

这时老师追问,”除了爸爸妈妈之外,还有让你鼻子一算的文字影片吗”

于是有了这篇练笔

学本视角下的作文选材教学

很多时候学生的思维都会受到固定模式的影响。只有在激活原始基础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形成正向迁移。不断突破原有的既定认知,在学生的思维视阈下逐渐将选材范畴打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