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青春

底蕴有雨

2017-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青灰骨文学社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夜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的雨真是格外的多啊,恰好在读季羡林的《人生小品》里面有这一段,和最近的天气颇为相似,不得已借来用用罢。忙碌的生活看似杂乱无章,却也怡然自得。看的书籍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吖,之前在微博有看到一个很喜欢的作者推荐了格非的《望春风》,因为写的是风景当然想一睹为快。

读完后才明了这哪是什么风景呐,就是一个村落一个人物的成长历程。但是文笔流畅人物饱满,不免多看了一眼评论。评论里有推荐他的江南三部曲,那是要看看的。这是围绕着一个祖孙三代的故事,以《人面桃花》为首,《山河入梦》为次,《春尽江南》垫尾。三代人的一生和三种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故事。对乌托邦式的桃花源的向往,对不同人物历史时期的惋惜都是三部曲的看点。如若你有空余,不妨读读看。

印象最深的当属叶广芩的《采桑子》,我称它为微缩版的红楼梦,这是一个旗人家族在清末明初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故事。以七格格为回忆线,贯穿始终。

在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中,让我最欢喜的当属辛弃疾的: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图片来源网络

想来,这似乎就是很多人会喜欢的一句话。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而目前的我们也算是寄情文字,聊以慰藉自己的生活以及梦想。

还是以一位笔者的身份,给每一个爱读书,爱文字,爱诗词文化的朋友敬一杯志同道合忘年酒。

图片发自公众号青灰丶骨文学社

http://mp.weixin.qq.com/s/oi8IOfUbs8NT1vJQH4tDow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