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读书

读史札记——读《毛泽东传》的一些发现

2018-08-08  本文已影响71人  墨攻科技

读老外写的中国人传记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体验。他们作为中国的旁观者,局外人,往往能提出很多新奇的观点。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就是这样的一部著作。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史实特别有意思。

27岁前的毛泽东非常不成熟

27岁之前的毛泽东无论是思想还是生活上其实是一塌糊涂的。

一个后进生的两段求学经历

少年毛泽东有两段求学经历。

他的第一段求学经历开始于16岁。当时他离开韶山农村,去往湘乡市东山书院读书。在这里开启了他思想的启蒙。了解到当前的政治家,并读了很多有关英雄人物的书籍。

第二段经历开始于18岁。他17岁从湘乡前往长沙。有一段短暂的求学经历,然后有一段短暂的参军经历,之后决定重新学习。进入了一所用英文授课的学校之后,发现跟不上,又退了学。然后把自己关在湖南省立图书馆半年闭门读书。之后他去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开启了第二段求学历程。

他后续人生路上急需的三种能力都在第一师范得到了非常好的培养。包括写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当上学生领袖后得到了锻炼),以及健康的体魄(在胃病的折磨下,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这里也扩展了他的人际关系。他认识了人生道路上第一个启蒙老师,杨昌济。认识了包括蔡和森在内的朋友。

并非优秀的马列主义者

26岁的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北京,通过杨昌济找到了在北大图书馆谋生的工作。薪水少。

可以看到,这段时间毛泽东其实是游离于主流先进之外的。

之后,他回到了湖南长沙。在此他发挥了他写作能力、演讲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反而成为了湖南五四运动的先锋人物。这期间他写文章、创办书社、组织学生联合会。

他仍然生活拮据。后面为了去趟上海,不得不典当外衣,在上海在洗衣店给人洗衣服。在27岁时回到长沙的一所小学任教才改善了经济状况。

思想上,27岁的毛泽东发表的观点却是幼稚的湖南独立,将中国拆分成27个小中国。

之后因为他杰出的组织能力,成为了湖南党组织的领导人物。

农民战略并非来自于毛泽东

农民战略的最早探索和实践者是彭湃。他在广东组建的农会进行的非常好,于是国民党开始认真考虑发动农民革命运动。
国民党在1924年成立了农民部。而1923年的毛泽东还是把商人作为国民革命的关键力量。当时的共产党还从未注意过农民。

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时期,彭湃成为农民部的部长之后,邀请毛泽东给农民讲课。在此期间,他拓展了视野。但同时,他对统一战线的认真关注却导致他被中共的同事孤立。他在共产党总部已处于无权状态。在一段时间内,他在国民党的职位甚至比他在共产党内的职位高。

长征时毛泽东已经40岁

在很多历史书中都强调了长征队伍的年轻化,给出了这样的统计数据:
红军将领平均年龄25岁,师以上干部平均年龄20-30岁。导致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毛泽东当时年纪应该也在30岁上下。真实情况是毛泽东当时已经40多岁了。

长征开始时,党的领导权在博古和李德手里。搞笑的是,博古在长征开始时才26岁,没有在战斗中放过一枪。而李德作为一个外国人,既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也没打过仗。

这个团队里面,只有毛泽东有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建立根据地经验。最早的井冈山根据地是毛泽东带着残存的一些人建立的。在这个根据地里面,毛泽东实践了自己构想的土地政策。在这方面,毛泽东比留洋的那些马克思主义者有更丰富的经验。毕竟他本身就是富农的儿子。而后他又跟朱德一起去江西瑞金,建立了瑞金的根据地,并吸取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中的教训,在瑞金成立了中共苏维埃政府

在这两次建立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却丧失了共产党的领导权。他的想法其实与共产国际的想法出现了冲突。一直到后面,共产党的指挥中心搬到了瑞金根据地,毛泽东丧失了军队领导权。

五次围剿中,中共硬碰硬的战斗方式导致失去了大量的根据地,不得不展开长征。而长征在缺乏战斗经验的博古李德的指挥下,又带来了更致命的损失。接近一半的红军被消灭了。

毛泽东的影响力在长征过程中逐渐扩大。他开始利用自己组织管理方面的杰出才能和建立根据地的经验,吸纳新的士兵并获得当地群众的支持。

他前半生的经验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在他成为共产党内的边缘人时,是不断的等待给了他机会。

短暂总结

毛泽东的杰出之处并非他深厚的马列主义素养,而是他一流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实践经验。

两次毛泽东被剥夺中共领导权的时候,都是他成长最快的时候。一次是国共合作期间,他为农民部做讲习,帮助他认识到农民运动的力量。一次是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他充分实践了他的土地政策等。

这件事告诉咱们,不要太着急。只要在成长就有翻盘机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