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团队
加入“网师学员快速成长群”已经三个月了,这三个月我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能无愧地称自己为团队的一员了吗?
今天,就让我细细反思吧。
第一次知道沈老师,是从魏智渊老师的朋友圈中,能被魏老师提及的网师人,一定是极其优秀的,于是就关注了沈老师的公众号。后来看到沈老师提出组建共同成长群,立刻欣然加入。其时我已经因为交流轮岗到了九中,虽然这里的生源是全区最差,不过这里的环境对于想要成长的老师还是很有利的。
一开始,沈老师提出共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恰好手头有书,立刻响应,积极打卡呀,参加分享呀,当时觉得生活忽然有了奔头,因为我几乎改掉了好多坏习惯。比如长时间看微信微博、不愿健身、晚上熬夜、早上不起。可是,我低估了自己的惰性,很快就故态复萌了。总是拖后腿,干脆退出吧,又舍不得,却由积极变成消极。心中也在反复嘀咕,天天早上打卡,晚上健身,有意义吗?工作了一天了,不正应该放松吗?
幸好,这时候沈老师使出了杀手锏,不能按时列出一天的行程就要被退群。这一下子卡住了我的命脉。第一,我最怕规则,要面子,所以有底线对于我很适用。第二,列出一天的行程表,就不能摸鱼了,否则多难看呀!
就这样,我从2月25日,开始记录每日反思清单,到现在已经有5000多字了。不要小看这简单的日程表,认真地记录下来,才发现自己的一天的时间都上哪里去了,也知道了自己是否浪费了生命。总结下来,我有一个发现,凡是在学校里上班的日子,我的效率都很高。但只要是周末,我就懈怠了。为什么呢?也许是小市民心理,在上班时间学习,总觉得占了公家的便宜。也许是自控力问题,心里不能总绷着,总要放松一下。也许就是因为无人监督吧?反正周一到周五,我对自己很满意,一到周末不忍卒睹。
扪心自问,三个月已逝,此时的我与过去的我有区别吗?我读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做了人生第一次网络分享,我坚持了至少两个月的早起(这在过去简直不能想象),我坚持了半个月的健身,我坚持近一个月的每日清单。还有我在工作时间,绝对不玩手机了,只是把它当作学习的工具。我还开始给我的学生们分组,努力让他们也成立自己的团队,共同进步。哇,进步不小啊!不过,我为什么能这样呢?这绝对不是我自己很努力,而是因为我加入一个很好的团队。一群人聚在一起只能被称为团伙,而只有能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才能叫做团队。而我们就是。
在沈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制定了自己的团队宣言:以沉潜网师为契机,以"七个习惯"为指引,将自己培养成高效、热忱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并影响他人。在这一共同愿景的引领下,我们每天早起打卡,共读书籍,每日健身等。
如果用西游记团队来类比,沈老师就是唐僧,她极其自律,每天五点雷打不动地学习英语,这份坚韧令人佩服。同时,她也非常睿智,能够帮助每一名队员理清自己的问题。她就是我们团队的标杆,为我们指明方向。
丁老师、肖老师、李老师、吴老师就是悟空和沙僧,他们都有一身本领,和沈老师一起大步地前进着。
只有我,还是那个被本我控制的八戒,总是不能克服自己的懒惰,不过每天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我也在成长着。
就好像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我们因为共同的愿景而汇聚,又慢慢磨合成一个团队,我相信,一定会有成为优秀团队、取得真经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