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8】阅读,就是在看见自己
再次拿起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时隔十五年的时光,一本书让我看见自己。
家人知道我喜好阅读,春节期间送我许多书籍,就包括这本《人性的弱点》。一直没有开封阅读,不是自己懒惰,而是早在大学期间就看过此书。手头还有许多未开封的新书急于阅览,自然就把这位故友凉在了一旁。
直到一周前的一个夜晚,突然随心而动,褪掉新书的塑封,翻开了这本精装版的故友。打开目录,既陌生有熟悉,熟悉的是有些章节还依稀记得,陌生的是有更多的章节我早已忘记。
翻看起来,故地重游,十五年的时光,不禁让人感叹物是人非。书中熟悉的故事,熟悉的观点,熟悉的书写笔法,而作为读者的我依然改变太多。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大学时读相关章节时是何种心情了。
隐约依稀的记得,当时对书中许多观点不得要领。那时年轻的自己,倒是对书中的故事颇为感兴趣,虽通读了一遍,也就知晓了书中内容不到一二。
那时年轻,一本介绍处世哲学的书籍,在我看来却是一部趣味横生的人生故事书。如今再看,其中所写之意与自己生活水乳交融,许多中肯的建议似乎就是自己对生活的总结。
原来自己有过的那段爱看故事的青春,不知不觉中留在的过去的时光里。初中开始,母亲就为我订阅了月刊《读者》,拿到新刊的时候,是最快的时候。如果说读故事是我的青春,那么我在青春里读到的最后一本故事书就是这本《人性的弱点》。
生命的流动充满了奇遇和不可预测,像倒在玻璃板上的水滴,不知道下一秒向哪一个方向流动。
记得自己的阅读转型是在大学图书馆借阅了一本《心理防御机制》,然后从此陷入晦涩的理论之中。并且这样的选择也深深的影响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
彼时读此书,注重卡耐基先生引用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惊叹于人类本性中一个又一个不自觉就会陷入的“思维惯性”“情感模式”。此时读此书,不再对看他人的“人性弱点”而是反问自己如何克服这些弱点,让自己活得更自在。
书中提到许多人性中的常态,诸如“没有人愿意被当众指出错误”、“所有人都愿意被他人认真的倾听”、“人都是喜欢被真诚赞美的”、“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情会博得对方的好感”等,我倒是不满足于现象本身的存在,而是想探寻这些现象背后的一个“为什么”,以及我能否克制自己的这些弱点。
年轻时希望掌握这些规律可以更多的结识朋友,人到中年才发现,掌握人性的弱点,原来是让自己活得更丰满而不受限制于这些弱点。
读此书,让我看见自己这十五年来的变化。果真,对每一本书的阅读都是对自己的再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