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集私言丝语杂文随笔精选录

你的人事档案,谁动过?

2018-08-30  本文已影响140人  三木鱼
你的人事档案,谁动过?

个人档案姓″公″,中国人事管理中,有许多是令外国人费解的,大凡有单位有组织的,就会有个人档案。个人档案囊括一生的优胜劣迹,让人困惑的是:一生中跟着自己的档案,并不和本人见面。也就是说自己的档案中,到底有什么,本人是不知道的。在中国,人事档案被视为机密文档,设有人事部门专人保管、查阅,个人无权查看。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前,体制内的人事档案尤为重要。

你的人事档案,谁动过?

查阅人事档案相当困难,必须组织部门审批。档案不可转借、增删,复印还需特殊批准。即使工作调动,也要由单位人事部门去提档,因为,人事档案属于″公家",不能对个人公开。

人事档案记录了个人人生的轨迹,是升学、就业、调动及任职的重要依据,也和工资、劳保、福利等挂钩。是个人一生的总结,工作中所取得荣誉,走过的弯路,都会客观的记录在案。

既然是个人历史的记录,为何自己不能了解?

六、七十年代,个人仕途,档案说话。大一统,言行高度统一,档案对个人尤为重要,如果是国家干部、军人,面临入党或提干,好家伙,七大姑八大姨,人老几辈,组织上给你清查一番,内容之详细,非闻所思。一旦被组织否定你,有可能受到你自己都认不清的亲戚的影响。影响仕途也罢,这一切可能会记载在你的个人档案里。具体说,你的某一位八杆子打不着远亲,曾背有反党反革命嫌疑或者流氓嫌疑,都会记录在你的档案里,你甚至对此一无所知。

你的人事档案,谁动过?

曾参与整理了单位人事档案,令人跌眼睛的  是,在当今大讲人性化、和谐化社会,依然沿袭旧观念,比如,明确一定要把个人受处分和解除处分的文件放入个人档案,意味着一次犯错,终生伴随,走哪带哪,好比说,一次偷盗,将终生认定为贼,即使已洗手改过,也要背上作小偷的名声。象雨果在《悲惨世界》描写的主人公冉阿让一样,偷了一点东西背上一辈子黑锅,永远被追捕,不给重新做人机会。

别以为解除了就没事了,档案中的记录,标注你为过错之人,哪怕调到一个新单位,你依然被标记。

可悲的是,好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档案里装有什么?被谁动过?

你的人事档案,谁动过?

  西方的人事管理,美国人也有个人档案,是信档案,不涉及人品秉性,也无得失评价,只记录下信贷记录、支付行为等相关公开记录。改过自新者,污点记载自被去除。如现在我们开始建起企业的经济信用户口。

永远保留正面信息并阶段性删除负面信息,尽量把好的东西留给社会,信用档案信奉的其实是扬善抑恶的原则。

个人档案完全可借鉴西方信用档案,制定的目标是给社会看,并着眼于未来。虽然也记载个人历史行为,但更是对个人未来行为的一种约束,让本人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以便改过自新。

在中国,一个人犯了错或触犯刑法,人事档案会记载在册,这个人一辈子都会受影响,也就基本上玩完了。

换句话讲,西方人看信用,中国人讲政治。

你的人事档案,谁动过?

人事档案,见证了官场中悲欢交集。

一、锻造档案,坐收渔利

官场中,人事档案事关重大,关系到仕途升迁。中国人喜欢怀旧,容易躺在往日的功劳薄遥想,领导干部,非同小可,对记载自己历史的档案尤为重视,机密的限制只对于普通的工作人员,有权有钱,有何机密,对关系自己命运的档案,借一步说话更是轻而易举。对掌控权利的官员,个人档案完全可以进行锻造。

当今干部,皱纹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学历越来越高,胃口越来越大。在中国词语里,居然有档案年龄和实际年龄之说。

早在公务员改革之际,先见之明人士已开始动起个人档案,把个人的年龄,简历等进行一番酝酿和锻造,其用意不过是在仕途上多干几年,多晋升几级罢了,但往往事与愿违,档案改的面目全非,顾头不顾尾,甚至出现了年龄过小,党龄过长,以至于出现入党不够十八周岁,十三、四岁参加工作的笑话。

当然组织部门也非等闲之辈,每次档案整理审查,对″三零″改动的,都要严肃处理,因此,也有因档案改动太明显或被检举的,组织上否决了提拔。但仍有些许人,由于掌控了个人档案,理当然的躺在自己锻造的历史上,坐收渔利,享受着档案带给个人的非常权利。

  个人档案被权利随意锻造、篡改,成为官场上双刃剑,有人欢喜,有人悲。

、万象档案,社会万花筒

个人档案归档内容高达20条左右,几乎包括了一个人自然状况到性格、从教育到工作态度,及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政治面貌直至身体健康状况等林林总总。不同地方又不同样,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五花八门。档案成为纵观世事变迁的万花筒。

  近年考录公务员档案里,包括高考成绩,及公务员笔试和面试成绩。不知道这些分数对今后的工作是否能起到促进作用?但中国人对分数的关注非一日之冻,从小学起,分数就已经支配着个人命运。

  档案也有失重的时候,对无业人员或退休人员来讲,就无足轻重了,爱啥啥。

在退休人员老王档案里,有一大摞手写资料,细看之下,令人啼笑皆非,居然是″关XXX同志是否组织参与′玩憨事委员会′的调查材料″,涉及十几人之多。里面包括被查人员自己的陈述,内容不过是几个人开玩笑,侃大山而已,也没有太出格的言语,更没有攻击他人之词,居然会引起组织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还有一位李姓人士的档案里,存有关于他涉及调戏妇女之嫌的调查,从头至尾也没看出当事人是否有调戏的行为,却有组织的处理决定,这些都载入个人档案,伴随其一生,材料的厚度竟超过本人档案的正本卷宗。诸如此类,可谓鱼龙混杂。

你的人事档案,谁动过?

而当今,用人制度已发生变化。聘用制已占主流,人才流动成为当下雇主和雇员间的事,行政机构掌握不了主动权,人事档案正逐渐失去它的历史作用。

  人档分离逐渐成一个普遍现象,中国人中,尤其年轻人的观念悄然改变,对档案已不在乎,只凭个人简历找工作日益成为社会认可的事情。

人事档案随着历史的变迁,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是个人信用档案,就和户籍管理制度一样,有待进一步改革。有信用就有立足之地,中国人呼唤信用社会首先从官衙做起。

说了那么多,还是被告知,自己的人事档案里少了一份考核表,必须得补,看来,人事档案还得重视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