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的文坛教父
小宅对一个已经逝去的作家很着迷,而老婆大人则很反感。我们好像代表了对这个作家的两种态度。一种推崇备至,似乎他是一个文坛教父。另一部分人认为他就是一个流氓,留下的全是痞子文学。这个作家特立独行,让人捉摸不透。他就是英年早逝的王小波。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他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他写作的风格朴实无华,没有浮华的辞藻摆在读者面前。让人一看就知道说了什么。但内容荒诞讽刺,还充斥着大量的性爱描写。唯一一部电影剧本就获了奖,而这部剧本是描写同性恋的《东宫西宫》。现在还能在网上找到,小宅连书带电影都看过。在获奖的同一年,45岁的王小波离开了人间。也是从这一年看是,他的作品同时被人喜欢和讨厌着。这一年是1997年,一个看似遥远的年代。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比较出名的一部作品,小宅也是观赏过的。看似描写一只会像猫一样爬上屋顶四处闲逛,会学汽笛叫,拒绝被劁,会去村寨里找好看的母猪,还能冲出人的包围火线的自由自在的猪。其实度过的人都明白,他这是写写那些崇尚自由的人。然而在我看来,这只猪没有任何特立独行的地方,它不想被劁掉,想叫就叫,看到有人拿枪指着自己就要逃跑,就连嫌弃又脏又臭的老母猪而喜欢村寨里好看一些的猪。现在的年轻读者可能不理解这段意思,本来自由就是应该的,那有那么多的废话。如果你结合王小波的年代,这一切都读的通了。王小波热爱自由的观念如当时格格不入,可是和现在的时代正好吻合。没有命运之神,只有自由之风。
在他最著名的作品《黄金时代》中,王小波这样说: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时代三部曲包括《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是王小波传播最广的作品。这三部曲想要表现的是当时知识分子的命运,多少也有点他自己的影子。三部小说从容地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还有一部未完成作品《黑铁时代》,三部曲里没有收录。可能是没有完成没有结尾吧,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这里要提一句,这部作品可能受他夫人李银河影响。里面充斥着SM的情节,这是许多人不能接受的。在这里就是不说王小波美丽的爱情了,因为李银河教授也是一位争议人物。
‘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这是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对王小波的评价。很多人说他是中国的卡夫卡,有着一样的艺术高度。小宅不敢对这等人物做出评价,只能顶礼膜拜。他用精美准确的白话文,书写心中朴素的价值观。每一本书都像寓言,用不同的故事反应心中的理想。这些寓言荒诞讽刺甚至有些无厘头,通常还和性与SM挂上钩。但他绝对不是色情狂,而是一个渴望自由的老百姓,只是借助性来表达。对于性他接受度真的很宽,和她夫人李银河教授有着共同的爱好。在李教授的书中就提到过,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王小波的负面评价也很多,而且有相当多的拥护者。最突出的论点就是对性的描写,这在几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在现在的书中,也属于最多的。可是大家看看村上春树的作品,这一类描写也不在少数。还有一个更严重的罪状,就是倡导放任和坠落。有的人甚至给他上升到了混乱和无序的节奏上。这些人只是为了黑而黑,没有一点良知。王小波只是渴望自由,有序而和平的自由。他用老百姓都明白的文字,说出心中的渴望。
最后以王小波自己的话结尾吧,也可能是他追求一生的东西。
王小波鼓励人们追求自由,这份自由不只是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还有我们对不同思想的容忍。在《思维的乐趣》中他写道:“有些人认为,人应该充满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调地低下的思想。这种说法听上去美妙,却是我感到莫大的恐慌。因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总和就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