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爱情观
《论语》季氏第十六的第7章【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戒之在色,这个色除了性的问题推而广之,将一切让人看了容易沉溺其中的丧其志的东西都诚之为色,比如说那个孩子沉溺游戏,追求华丽的着装,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个本身没错,那凡事要中庸中正要有节制,过犹不及更不能沉溺其中。
壮年的时候,血气正旺盛,要警戒争强好斗,这里的斗也要作宽泛的理解,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打架斗殴,还应包括心理上的争强好胜,事事都要胜人一筹。到了壮年,体魄强健,知识的积累已经基本完成,经验也相当丰富了,也有了相当的社会地位,因而就渐渐傲慢起来,喜欢处处争胜。争强好胜有助于我们不断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实现自我完善。但是如果过头了,时时处处,乃至事事都要争强好胜,那就有害了。我们知道,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即便是再强大,也无法保证事事都赢,何况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一旦失败,很可能会一败涂地,甚至是身败名裂。即便勉强获胜,也会四面树敌,严重影响事业的发展。所以,人到盛年,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用理性约束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尽可能不参与争斗。
到了老年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戒贪得无厌,老年要戒得,这在三戒之中是非常高明的一点。年老体衰,不能去工作的时候,就不能创造财富了,权力也没有了。这种反差会形成心理上的落差,有很多老年人不能适应,变得郁郁寡欢。还有一种情况,正是由于不能工作,靠儿女赡养,收入的来源受到了限制,这使得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一些变化。如此一来,有些老人就变得更加贪婪,会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可能得到的东西;若是拥有地位或财富,就特别害怕失去。得则喜,失则悲。但是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已经不是老年人所能承受的了,因而孔子说老年时应该戒得。要想戒得,就需要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认识财富和权力。这些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贪多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能有这样的境界,面对得失可能会从容一些。
所以我们面对孩子的“少之时”及整个人生阶段的教育,都是要禁于未发,就是在孩子的问题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要加以防范,加以杜绝,整个传统文化的学习有一个概念就是学是为了惩恶迁善扬善,所以恶要生出来之前我们要治未病,提前去预防。
在适当的契机,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孩子的一生是非常有必要和智慧的,傅雷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具体教育意义,哪怕是对我们成人也是非常受用的,一个人能遇到这样智慧的长辈或者读到并理解这样的智慧,无疑是给一生都奠定了幸福的基础。
爱情不但让我们拥有幸福,拥有美感,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要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如果爱情失去了道德的美感,高尚在人内心就不存在了。爱情是一种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边,我们教育我们的孩子应该是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道德的境界。
反思自己为人父母的,有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给到孩子这样有主轴的家庭教育,想想都很惭愧,所以假以时日,该如何全力以赴地调整或者如何去做好“禁于未发”的教育,思考并付诸行动。
现阶段孩子正处于童蒙养正的阶段,好好在家庭里边去做好自己应尽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