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有才而无德(上)

2024-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德乐

孟子说,国家向百姓征收税赋的方式有三种,有征收布帛的,有征收粮食的,有征发劳力的。君子征用了其中一种,其他两种就不再征收了。如果同时征收两种,老百姓就会有饿死的,同时征收三种,那就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了。

 孟子说,诸侯的珍宝有三样:土地、人民和政事。如果把珍珠美玉作为珍宝,那么灾殃就会落到自己身上。

 有个叫盆成括的人在齐国做了官,孟子就说:“盆成括要死了。”后来,盆成括果然被杀。弟子就问孟子:“老师何以知道他会被杀头呢?”

孟子说,这个人也算小有才干,但不懂得君子之大道,这就足以让他引来杀身之祸了。

德比才更重要,无德有才反而是祸事,因此人生在世,贵在有德,以德御才,而不是贵在有才,用才废德。特别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获得了一定的权柄,对人和事有了处分权,那么他就一定会做错事,甚至干出坏事,因此是很危险的。

孟子来到滕国,下榻在最高级的宾馆。宾馆里有一个制鞋的人把一双未完工的鞋子随手放在窗台上,后来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有人对他说,会不会是孟子下面的人把它藏起来了。

制鞋的不以为然,他说:“难道您认为他们是来滕国偷鞋的吗?”

那人说:“这应该是不可能的。但是,孟夫子设科收徒,对来求学的人向来是不追究他的过往,来了就收,有人要离开了,孟子也不挽留。只要是怀着求道的心而来,夫子都会手下的。”

这段话的大意,大家的理解都差不多,但细节上却众说纷纭。

“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一句,很多人中间断句用的是句号,认为是有人问孟子,我认为中间应该是逗号,是有人像馆人提出自己的猜想,从行文风格讲,这里不太可能用“之”来指代孟子。而且因为是猜想,所以不太可能直接去问孟子,是不是您的人偷了鞋子,这非常冒昧和唐突,大家看这个问话的人还是非常谨慎的,他没有用“窃”这个字,而是非常委婉地用了“廀”字。廀,藏匿。

如果问的是孟子,那么“子以是为窃屦来与?”一句就应该是孟子的回答,这种回答显然是理屈词穷而强词夺理的表现,这不是孟子的风格。

“苟以是心至”一句,是心是什么心,有人认为是偷窃之心,那显然也是不对的,应该是求道之心。

还有人认为,这段话的主旨是“往者不追,來者不距”,体现了孟子的教育思想,这也很勉强,因为上下文都不是谈教育问题的。

【《孟子》简读之尽心篇015】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