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俱乐部5】《白板》

2021-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威Sir漫话

白板,顾名思义,一块什么也没有写的板子。书里面,作者是借助白板这个词,表达人在刚出生时,大脑中什么也没有的状态。

我们刚出生时,大脑与思想真的像白板一样吗?我们有没有自己先天性独特的地方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还需要从人类社会对于人性的认知开始。

关于人性的认知,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首先经历的是第一个阶段:人由神造。

从东方的女娲造人,到西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的故事,无不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没有自己的意识,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神创造的。

既然人由神造,那么作为上帝代言人的宗教自然就掌握了关于人性的解释权。于是在黑暗的中世纪,宗教就成为了国家实际控制人。在中国,皇帝被称作天子,也是上天的代言人,也就顺其自然地担起了代天牧民的重任。

于是,在此后数千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都在遵守着这么一个“事实”:人生而不平等,有的人生来就应该被统治,有的人生来就应该是统治者,作为个体的我们就应该接受现实,不应该违背这种“自然规律”。在这个学说的解释范畴里,人生来就应该是不理性、不自由以及不平等的。

直到有一天“白板”说的出现。人性真的是由上帝决定的吗,作为个人,我们真的没有丝毫的自主权吗?类似这样的问题,为一直以来被人们默认的“真理”划了个缺口,于是光照了进来。

白板说认为,我们所有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都像白板一样干净。至于长大后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完全是受环境的影响。

不得不说,在那个时代,“白板说”是有积极的正向作用的,它确立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也给了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

现如今,甚至在某些社会中,“白板说”已成为政治理念和伦理观念的圣典。依照这种学说,我们看到的有关种族、民族、性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并非源自先天素质方面的不同,而是源自生活环境上的差异。通过改变个人经历,包括重塑父母养育子女的方式、教育、媒介和社会奖励机制,就能改变个人本身,而学业不良、贫困以及反社会行为等问题也能得到改善,而不这样做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随着心理学、认知科学以及认知神经学的发展,人们慢慢发现,白板说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比如,科学家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一对从小到大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同卵双胞胎,如果按照白板学说,他们的性格特征完全是受环境文化影响。那么他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他们的性格特征应该是丝毫不相同。但是实验结果却很意外,尽管这对双胞胎生活环境不同,但是他们之间很多行为特征高度相似。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遗传基因对于人性塑造所起的作用。

如果白板说有其局限性,我们再回到那个问题,人是理性的、自由的、平等的吗?现在认知科学理论认为,人是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的产物。

我们天生有非理性的部分,但是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的非理性,从而获得更加理性的自己。比如当你制定计划时,如果考虑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就不会根据当下的一时冲动而去制定非常严苛的行动计划。当你意识到人的非理性特性后,就会尝试去理解,亲人生气时说的话未必就是他们的本意。

我们并不是完全自由,但是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自由时,也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某天下午当你心烦意燥、无法专心工作的时候,恰巧同事这个时候给了你一块巧克力吃,你吃下后又恢复到了正常状态。于是你就知道,之所以会心神不宁是因为缺乏血糖低的原因。这样你就知道,次你自己备点含糖食物,就能解决无法专心的问题。所以,当你知道自己并不是完全受自己控制的时候,才能找到掌控办法,而获得更大的自由。

作为人类,我们跟动物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人类理性思考的能力是很脆弱的。在很多时候,我们会误以为自己很理性,但是本能却往往会压倒理性。我们理性所起的作用并不是说服感性,而是去寻找证据去支持自己不理性的部分。

因为这样的不理性,我们常常会做出不利于自己或至少不利于自己长远利益的事情。比如明明知道自己需要减肥,但是在面对冰淇淋的诱惑是,总是会告诉自己,多吃这一个没关系的。

因为我们是不理性、不自由、不平等的,因此当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会犯非理性的错误。那么如何才能尽量避免犯错呢?

我们可以借用一些思维工具,强迫自己调动理性的部分分析事情。比如A、B、C情感模型。A是我们看到的事实,B是我们看待事实的观念,C是这个观念使我们产生的行为。A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改变B进而影响C。

比如承认人是非理性的这个事实,一般人会认为,既然人是非理性的,那么学习就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就可以放弃学习。但是当我们尝试学习改变B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思考模式变为,因为人是非理性,我更应该多学习去了解自己在哪些方便是非理性的,以后遇见这些情况的时候要更加细心。

《白板》这本书让对于人性的探讨,虽然有些颠覆传统对人性的认知。但是作者通过非常详实的科学实验案例,逻辑严谨地向我们揭示了复杂的人性。知道这些真相,对于习惯于传统人性观的我们虽然有些残忍,但是带着这些科学的人性观去省察人生,也是把我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又推进了一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