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日更挑战营读书聚焦

村里三知青

2023-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东方一任

        提到知青,我首先会想到史铁生,他的地坛是他的精神图腾;还会想到哈尔滨知青梁晓声,上海知青叶辛,杭州知青张抗抗。当然,这都是文坛名人。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是哈尔滨知青。曾任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的詹国枢也是知青,他当年在人民网开博客,我也开博客,我们还是好友呢。詹国枢任总编时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过我写的《传承伟人精神8万学生参与 师范学院有个“周恩来班”》新闻稿。詹国枢在为《莒县知青》一书作序时写过这样一件事:2016年前后,一帮当年一起上山下乡的知青,筹划出一本知青纪念手册,万事俱备,只差给这本册子取一书名。取什么好呢?

        有人提议,叫《青春无悔》吧!想当年,千千万万上山下乡知青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广阔天地中,与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但是,我们毕竟经历了风雨,增长了见识,受到了锻炼,在农村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成熟。那段历史,是我们这代知青一生难以忘却的历史,也是我们的青春奋斗史。所以,取名《青春无悔》,最能表达大家心情!青春无悔?不行不行,错错错!有人表示坚决反对。理由是,千千万万上山下乡知青虽然先后都下去了,而且一去就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但是,他们下乡是环境所迫,是无可奈何的。广大知青虽然是这场运动的参与者,但同时也是受害者。回忆这段非正常历史,怎么能够加以肯定,加以赞扬,甚至说是“青春无悔”呢?我们不但有悔,非常后悔,而且,肠子都悔青了!是啊,知青岁月,能说“青春无悔”吗?从争论双方看,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但又好像不能完全说服人。啥原因呢?仔细想想,症结出在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第一种观点,是从每一知青的个体角度看。个人这段不屈不挠的奋斗史、成长史,难道不值得在历史上书写一笔,难道不能说青春无悔吗?第二种观点,则是从时代的宏观大背景看。倘若不是那场运动,千千万万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肯定将会在学校里继续深造、学习,完成他们各自的学业,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栋梁和各方面人才,而不至于被耽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从这个角度看,这样一场错误背景下发起的错误的政治运动,难道不应该加以否定吗?

        我对詹总的文章观点十分赞同。我不是知青,而是当年知青的学生,自然从当年知青学生的角度来写,我是受益者,像我这样很多乡村孩子都是受益者。我们感谢当年的知青。我更愿意将知青看成一粒粒火种,他们在特定的时代给落后的农村带去了新鲜的知识与信息。我是从小学生活里的三位知青老师那里体会到的。

        20世纪70年代,泗阳县黄圩乡启明小学来了三位南京女知青,分别姓韩、孔、魏,二十岁不到的样子,小韩老师和小孔老师是亲姐妹,我从那时知道,孩子还可以跟母亲姓。我后来一起工作的同事也是南京知青,也是一个跟妈妈姓一个跟爸爸姓。教我们的民办老师大多是初中毕业生,一边干农活,一边教书,我们除了上几节课以外,也就是放羊、捡柴、割草,没有什么课余生活,知青老师以城市姑娘特有的气质、衣着吸引着我们。他们来了之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比如要刷牙、要讲普通话、要穿袜子等,后来经常出差到南京,知道知青们的普通话里带有南京大萝卜的味道。她们三人闹得最大的笑话是把烟叶当成青菜买回来,结果不能吃。

        小孔老师高挑的个儿,一双大眼睛,教我数学,可是普通话特别悦耳动听,和学校广播里的声音一样。有一次,我看上学要迟到了,就从家门后的一条小河游过去。当时学校规定小学生不准下河游泳,鉴别你有没有下河的方法是用手指甲划一下你的小腿肚,如果白白的,就是下过水了。我被班主任老师抓到了小辫子,罚我站在教室外面。小孔老师向班主任求情,放过了我,据说,小孔老师认定我将来会有出息。我当时被校长在学校大会上不点名批评,校考内行,外考不行,说的是我到乡里参加考试考砸了。小孔老师的话传到我耳朵里,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她的期望。我后来以全校第二名的身份考进了当时泗阳县东南片比较有名的新袁中学,总算甩掉了校考内行,外考不行的帽子。

        后来,我离开了启明小学,对三位知青老师的情况就不知道了。在微信中,我姐姐告诉我,小韩老师是学校宣传队的老师,姐姐从二年级就进入学校宣传队;三位知青当年做的最大的决定是坚持不再当地结婚,终于等到回南京的一天。

        我的乡党们编的《黃圩记忆●续》一书收录了南京知青路宁生老师写的《我在黄圩的知青生活》,回忆了当年在黄圩生活的点点滴滴。好朋友周武军主任,送给我一本书《平桥古今诗词集》。书中记载:南京大学国际贸易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赵署东先生,2018年曾组织带领百余名原南京第十中学在平桥插队的知识青年,50年后重回平桥寻访,并编写《梦回平桥》一书,将十几位亲历者回忆当年在平桥生活、奋斗以及重回平桥探访的百余首作品整理出来。

        在独秀网,用知青作为关键词,发现有中文图书449种,用知青史作为关键词,有图书6种。《莒县知青》记录了城市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到莒县农村插队落户、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历史。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知青小屋”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活泛生香的原生态地方文化美景。眼下,当年下放知青们修建的“知青小屋”,也是遐迩闻名的“最美乡愁记忆点”,摇身衍生为“网红打卡地”,成为推动当地农旅文一体化发展的一方集聚地。德江县还出版了《德江知青史》一书。

        各地知青有各地的特色,我想当年在泗阳有很多知青为泗阳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将他们的回忆整理成书,应该是泗阳当年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再结合洪泽湖的特色开发出诸如德江的“知青小屋”一类的民宿,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