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无意识的呈现

2019-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萍踪鸿影

孩子通过父母的眼睛来了解和定义自己

父母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通过这面镜子不断了解自己。父母看到镜子上不喜欢的“污点”(比如孩子被别人打了一下没反应,父母解释为“孩子太胆小,容易受人欺负”),就想擦掉这个“污点”(让孩子变得胆大,不被欺负)。经过父母的多次强化,孩子就会得到确定的信息,即我是一个容易被欺负的人,而这将来很可能变成现实。

这个结论是孩子透过父母看到的。事实上,这只是父母由于自己曾经的心理创伤(如自己容易受人欺负等)而得出的结论,或者是父母对此行为进行了歪曲解释(被人打了一下不还手,就觉得孩子容易受欺负和胆小)。但如果父母对自己不够了解,即不了解自己的心理创伤,或者意识不到自己进行了歪曲解释,就会通过控制孩子来缓解自己不舒服的感受。

父母对孩子的信念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大量关于社会、自我或他人的信念和规条,这些信念和规条有些能够被自己意识到,但更多的是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如果父母对于亲子育儿的信念处在潜意识层面,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强有力”地塑造着孩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一个棒球冠军到监狱与罪犯见面,其中一个犯人问冠军:“我从小也非常热爱棒球,我想知道你是怎样成为全美棒球冠军的,这曾经也是我儿时的梦想。”冠军说:“小时候我在打棒球时,不小心将球打到玻璃上,爸爸说:‘打得好!照这样练下去,你一定可以成为美国最棒的棒球选手!’所以,我就成了现在的样子。”犯人听后,幽幽地说:“我小时候打球时,不小心把球打到玻璃上,爸爸说:‘你再这样打下去,将来会进监狱的!’所以,我就来了。”

两个人小时候有过同样的行为,但冠军父亲和犯人父亲看待孩子的行为时有着不同的信念,从而造就了孩子不同的未来。这说明,真实的信念就像“咒语”一样,进行着自我实现。

父母眼中的世界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世界

孩子通过父母的眼睛来感受世界是否安全、他人是否值得信任等。如果父母觉得他人是不可信任的,孩子也无法相信他人,不能坦然地得到他人的帮助,或者当有人主动帮助他时,他也会怀疑别人的用心。反过来,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又会使其创造出不值得信任的外部环境,以证明自己眼中的世界是对的。如果父母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强弱关系,孩子从父母的眼中看到的就是各种不同类型的斗争。如何在斗争中生存下来,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则是头等大事。

令父母们无法释怀的是,如果没有进行有意识的自我成长,孩子即使到成年,也可能会一直保留着儿时看待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再一次创造了与父母眼中的世界相似的外部环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