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非职业演员出演的电影,在豆瓣获得了9.2高评分
查看电影排行榜,偶然间发现还有一部9.2高评分的豆瓣电影。
这是一部由非职业演员出演的关于留守儿童的电影。时隔十多年,我们已长大成人,不再是遥望南方的那个留守儿童。幼儿园不再是由自家院子建成的园区,校车也不再是人力拖着的校车了。就是在这个教育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今天。许多人似乎忘记了曾经办教育的初心。
硬件设施跟不上,这一切都可以创造。
易老师是这部电影的主要人物,作为一个乡村教师,看到村里如此多的留守儿童得不到教育,决定办起幼儿园。没有场地,就用自家宅子改成幼儿园;没有校车,就制作一个人工校车;甚至老师,易老师的老婆,也没有一张教师资格证。即使如此,依然阻挡不了易老师办教育的初心。
如今教育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每个幼教都经过了完整的培训,都按证上岗。但是否都有如易老师这般只为教育而教育的初心呢?
即使受到非议,即使不赚钱,也阻挡不了教育的初心。
除了硬件设施之外,在片子的开头,就写了一群无所事事的人在非议易老师的办学动机,认为他是为了赚钱。那么他真的赚钱吗?
其实开始真的不赚钱,刚开始收了15个学生,每个每月60元,最后只收到了530元,有些赊账,有些只报半个月。扣除给司机的100元,给李响的200元。他们只剩下230元。在第一天上课时,他们煮的饭还太少了,说明连伙食预算也是超支的。当然钱在这部电影里是现实的部分,但不是主线。即使如此,他们依然坚持办教育,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大概就是这样吧。
责任心与使命感,这是热爱教育的人最高的境界吧。
砣砣曾是那个每天在与父母离别的树下等待父母归来的留守儿童。他就像是家里的累赘,于是成了易老师家的第一个全托儿。
秀秀,是那个父母离异,被父亲争夺了抚养权又被父亲扔在伯父家的留守儿童。
在幼儿园解散,易老师送孩子回家时,看到他两的家庭情况,易老师决定继续抚养这两个小孩。这已经无关钱的事了。这是一个教育事业者最高的精神境界了吧。
如果砣砣的父母,秀秀的父母他们有为人父母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也许这个世界就没有这么多悲剧了吧。
十多年的时间,生活足以被颠覆。
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如易老师般无私,但我觉得“老师”二字如此厚重,被称得上老师的,至少都应该对的起这个称呼。
看看之前幼儿园虐童事件,似乎人们早就忘了曾如此艰苦的办学条件。
世界在进步,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我想再看这部电影,不是为了看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更是给现代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警醒,不忘教育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