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繁冗时代,如何进行知识整理?
我是一个整理控。
已过世的爷爷是个老中医,药房里有无数格抽屉,分门别类,一应俱全。耳濡目染间,童年时代的我对抽屉与分门别类的整理模式变得特别喜欢。
于是,在装修书房的时候,曾经设想过,四面墙壁辟出两面打造为书橱,书橱设计中夹杂从上而下的类似中药铺子的抽屉。这样就能列上数千册的书籍,假期的午后,平日的晚间,徜徉其间静静阅读;而那从上而下的类似中药铺子的抽屉,就可以闲搁起大大小小的读书笔记与卡片素材;一张藤椅,一方书桌,一壶清茶,静默其间,足慰平生。
然反复深思之下,考虑到我在生活中的惫懒因子、现代技术软件的强大以及输出的方便(卡片素材无论输入输出还是定期整理晾晒都非常陈旧麻烦),中药铺子式的抽屉计划宣布破产,只保留了八格抽屉收纳我的各类文具。
哎,不靠谱……那么,在最新技术协助软件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如何有效率地对知识保存利用,让存储的知识真正对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创新带来价值呢?
知识信息繁多,我们该保存的只有两类——
一、只保存对自己现在或将来有需要的知识、信息与资料;
二、重点保存独属于自己思考体会的产出。
(下面具体阐述)
一、只保存对自己现在或将来有需要的知识。
这类知识信息大致有三种类型:
1、系统型的知识:比如全本书籍
1)买来的书籍我会安置在有分隔的书橱内。
书橱分类可以参照任意一家网上书店的分类标准,如果书橱的隔层多,你的需求种类少,就尽量细分;反之,就粗分。
亚马逊网上书城2)近期阅读的书籍,包括图书馆借阅来的书籍(一般一个月限期)可以单独放置在一个自由隔层或空间内。
3)电子书籍一般收纳在电脑硬盘里,以前是pdf或txt,现在我都更新换代成为mobi格式(配合亚马逊kindle阅读器,后面专门介绍kindle使用的得心应手之处)。
几十个G的电子书籍需要你在硬盘里先整理,如果未曾分类,杂乱无章的海量G的书籍你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最终的结果是,买来的书籍不去阅读还有装点门面的作用,而它只会随着这种格式或电脑的淘汰而湮灭。
如何整理?我们都有整理衣橱的经验,整理衣橱的第一步是扔掉几年都不穿或不再想穿的衣服,然后可以春夏与秋冬各一个衣橱(如果你的衣橱很多,当然可以四季各一个专用衣橱,一般我们需要两个,这样可以省却换季时翻箱倒柜地搬运的痛苦),然后利用整理箱、抽屉将不同类型的衣物收纳好。
电子书籍的整理同样如此。首先不要贪多,你提不起半分兴趣与好奇的领域的书籍大胆地删去。剩下的平铺在一起,将它们安置在你喜欢并习惯的分类中。比如技能类(英语,ppt制作,涂鸦等);思考类(经济、哲学、心理学等);欣赏类(艺术、文学、小说等),当然你还可以更加细分。这之后可直接在电脑上阅读,也可将你想要近期阅读的复制放置入kindle,已读过的书籍在电脑归类里重命名,书名前面加上标识符号,kindle里面的书籍直接删掉就好。
不携带kindle时,手机里可以装有一个阅读app,原本使用的是ireader,这款软件虽然非常便利使用,但付费成本较高。对纸质书本愿意大把掏钱的我,对电子书籍付费却不太乐意。我目前使用的是微信读书,很适合简洁读书,虽然也需要付费,但每周正常阅读后赠送的货币,足够一周免费阅读两本书。
2、海量的相关知识(特指资料类):比如工作文件、图片素材、下载的电影等
这类知识的保管肯定是需要硬盘管理(无论是电脑硬盘,还是移动硬盘)。如何行动?
1)第一步:分门别类,但分类的深度不超过三层。花两小时对自己经常接触和使用的文件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命名规则。提示:为了清晰有逻辑,可采用序号标识,比如00—99。
2)第二步:清理你的电脑,将不使用或相类似的程序、文件大胆地删除,然后将海量的资料整理进这个萝卜该进的坑里。后期的海量文件直接进入相应的坑,但可以给自己留一个机动空间,比如乱七八糟的文件夹,放入当天没时间整理的文件信息。
3)第三步:坚持下来,并定期整理。尤其乱七八糟的文件夹,要让它随时保持清新的状态。
3、碎片型的知识:比如知乎、微博、微信、简书、果壳等各类资讯平台或网站中,提供的对你有用的知识,可以是一篇,也可以只是一个片段。
这类知识的保管我推荐印象笔记。印象笔记可以分为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三层,电脑、手机同步转换,并可以随时通过电脑、手机复制或直接输入,将这个知识直接送往这个萝卜该去的坑。最重要的还是坑要挖好,同样需要花费时间归纳思考自己会随时收藏保存的信息类型,摸索调整几天,打造最适合自己的那组笔记本设定模式。最后留下机动笔记本,没来得及及时归类的当天晚上再归类好。
图片来自网络二、重点保存独属于自己思考体会的产出。
1、随时保存记录你的灵感和随想。
灵感转瞬即逝,需要在电光闪石间记录下来,不管这个灵感是看一本书,读一篇文章,听一首歌,还是心里突然涌现出来的思路方法或优美词段。唐代贾岛外出时,随身都会携带一个布囊,将想到的诗句随时记录下来。现代社会的我们,只需要印象笔记(当然现在的笔记种类很多,还有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等,选取其中一种,我最早接触的是印象笔记)。将灵感送入专门的分组里。
2、自己的阅读笔记
不管是王者速度、主题阅读还是精读漫读,都需要有输出。输出的形式有实体和电子两种。
1)电子输出。
我用kindle和手机阅读时,一般采用电子输出的方式。
Kindle阅读最大的便利处在于可以随时标注与笔记,除了特别的灵感,会手动输入关键词提示外,其他都采用标注方式。然后将kindle连接电脑,利用clippings网页软件将标注导入,它会自己调整转化成最规范的excel、word或pdf模式,删去所有冗余信息。然后在word中,我完成读书笔记后,再将它放入印象笔记中。(读书笔记的方法这里不做说明)
2)实体输出
阅读实体书籍读物时,我习惯手写输出的方式。
可以采用手绘、思维导图、随写类等多种方式。我会选择A4类型的方格本(或无印良品的方格纸,然后用配套的夹子夹入即可)。
具体方格本如何使用,推荐《聪明人都在使用方格笔记本》一书。
3、自己的文章与工作设计
我习惯收入进印象笔记。
图片来自网络简单总结:
1、资料类的文档收入硬盘,自己思考体会的产出收纳入印象笔记;
2、无论硬盘、印象笔记还是书橱,都需要合理且适合自己的分类;
3、留足机动空间(取名乱七八糟的文件夹、笔记本),但注意当天清理分类;
4、坚持下去,你的知识利用将百倍提升,让知识真正为你带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