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模式
2022-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字字经心
为什么要设计模式
软件开发中,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在需求变化和维护项目上,想更好得应对变化需要建立弹性的,可维护、可应对变化的设计。而知道抽象、继承、多态,并不能马上成为面向对象设计者,设计模式正是告诉我们如何组织类和对象以解决某种问题,所以需要设计模式。
其实我们正在使用的框架封装了很多设计模式,但是我们感觉不到。可以先让设计模式进入你的脑海,再尝试使用。
策略模式
现在有个模拟鸭子的游戏,游戏中出现各种鸭子,比如一边游泳,一边呱呱叫,每个鸭子的外形不同。使用面向对象(OO)技术,设计类图如下
duck1.png需求变动,有些鸭子要添加飞的特性,会飞的特性代码添加在哪里呢?
- 父类 Duck 的实现代码中,这样会导致全部鸭子都会飞,明显不行。
- 解决方案,可以把 fly() 覆盖掉,使得鸭子不会飞。但也有鸭子会飞不会叫,采用同样的方法覆盖 quack()
- 缺点,很难知道鸭子全部行为、代码在多个子类中重复
- 利用接口,把 fly() quack() 方法接口出去
- 缺点,此时行为代码写在鸭子子类中,代码无法复用,如果有48个鸭子都要稍微修改一下飞行的行为,很容易出错
上面两种方式都不能解决问题,那是因为我们没有遵循设计原则
- 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之处,把它们独立出来,不要和那些不需要变化的代码混在一起。
这样我们可以把飞和叫 的行为抽出成类,独立出去。类图如下
duck3.png现在父类Duck 中只要 FlyBehaior QuackBehavior 两个行为接口引用就行了,在利用多态特性去调用飞和叫的方法,而且具体的方法实现也不会出现在Duck 或者Duck 子类中。
duck4.pngDuck 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Duck{
FlyBehavior flyBehavior;
QuackBehavior quackBehavior;
public Duck(){
}
public void performFly(){
flyBehavior.fly();
}
public void performQuack(){
quackBehavior.quack();
}
public void swim(){
// .....
}
}
// 飞行为
public interface FlyBehavior{
public void fly{};
}
public class FlyWithWings implements FlyBehavior {
public void fly(){
//...
}
}
public class FlyNoWay implements FlyBehavior {
public void fly(){
// ...
}
}
// 实现 一个鸭子
public class MallardDuck extends Duck {
public MallardDuck(){
quackBehavior = new Quack();
flyBehavior = new FlyWithWings();
}
public void dispaly(){
// ...
}
}
这样就可以很方便添加飞行为的其他实现,这时全部类图
duck5.png当然Duck 也可以提供set flyBehavior实现类的对象,使得鸭子对象在运行时能改变自己飞的行为形式
public void setFlyBehavior(FlyBehavior fb){
flyBehavior = fb;
}
策略者模式:定义算法族,分别封装起来,让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其实在 重构 优化switch/case 语句中使用的就是策略模式。
欢迎大家给我留言,提建议,指出错误,一起讨论学习技术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