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汉本1604)闲话古诗词

【84】中国古代文学之逆旅中的行人——苏轼

2019-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简雅清
豪放不羁的苏东坡

一提到苏轼,大家能想到关于他的轶事奇闻实在太多,他发明的东坡肉,每每想起来,就令人垂涎欲滴。

他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美食嗜好;也有“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学思考;更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豁达。

苏轼生活在十一至十二世纪之时,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思想成熟定型的时期,由魏晋以来所展开的儒释道之间的冲突与斗争,逐渐演变为互相融合与共存,到唐宋时代,三者形成了共尊的局面。作为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封建文人,苏轼思想有着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最典型的结构形态。

儒学精神是苏轼复杂多层思想的主色调。传统儒家的功名思想深深地溶进了他的灵魂深处,使他从小就立下凌云之志,抱有高远之怀。宋代封建阶级的专制统治日趋腐朽没落,传统儒学精神渐渐失去了合理内核。离尘去世的佛老思想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是苏轼受阻后对传统儒学思想的反弹,源于他现实人生罹难后的重新选择。

儒家的执着专注,佛家的空幻虚无,道家的率性自然,非常奇妙地统一在苏轼一生的生命实践中,但传统儒学主导着苏轼人生的基本方向,规定着他人生的基本追求,佛老思想思想是其感情焦躁的润滑,是对传统儒学精神倾斜的平衡。

苏轼精神世界的丰富成为了他文学创作上的不竭的源泉。他被誉为北宋词坛上的第一大家。

诗歌内容上表现为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主要主题,他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而是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他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社会生活中总结经验,也善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

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贡献,他提出了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变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

总之,苏轼是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词生新面貌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