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支玉恒老师学备课

2019-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手记生活

      在我眼里,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支玉恒老师就是一个传奇,1959年从河北省体育学校毕业后到小学教体育,年近40岁才改教语文,虽然语文教学起步较晚,但支玉恒老师以刻苦钻研的精神最终成为令人敬佩的全国著名小语名师。

      支老师的课堂没有场景的布置,没有课件的渲染,没有音乐的播放,甚至没有图片的呈现,有的只是一支笔、一块黑板,就在这简简单单的场景下,支老师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一次次巧妙的引导点拨,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活跃、灵动而精彩。

      今天,再次认真重温了支老师的文章《我这样备课》,颇有感受。

    支老师通常按以下几步进行备课。

      第一步,细读一遍,抓住根本。

      通常情况下,对于我们一般教师而言,备课肯定要先读教材,而且读得越多,越有深刻的理解。但支老师却在接触课文时并不多读,而是只读一遍。因为在他看来,读得遍数多了,对课文所有内容及结构的“枝枝叶叶”就会了然于胸,反而不知道该讲什么、该怎样讲了。虽然只读一遍,但这一遍却读得非常认真,而且一读完就合上书回忆,在回忆中抓取这篇课文的最突出的特点和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抓住了这些,就抓住了主干。抓住了主干,就知道课堂上要教什么了。我想,这也正是名师解读文本的独到之处,以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解读文本的表达秘密,难怪,每每听完名师的课堂总在感叹他们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与教学艺术的精妙。有了对教材的基本认识和基本的教学策略后,打开书再读,对自己已有的认识作进一步印证,了解作者如何表达,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使语文的工具与人文因素在教师的教学认知和教学操作中达到统一。

      第二步,注重实质,简化课堂。

      在支老师的课堂上,他创造了“简简单单教语文” 的境界。他认为在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和方法时,一定要简洁、平实,不能贪多求全、复杂烦琐,也不能华而不实。学习每一篇课文都要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要犯了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错误———不适当地强调所读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

      一篇课文往往有许多可教的东西,但我们的教学却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正如支老师所言:“没有暂时的舍弃,就没有长远的取得;没有局部的少,就没有整体的多”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啊!值得我在备课时细细思考。

    课堂提问,在我看来是最能衡提现一位老师教学艺术的重要因素,课堂上,常常会看到因为老师们提的问题多,问题浅或提问时机不对,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和个性学习的发展。支老师主张 “在备课时,我要求自己尽量减少课堂提问,尽力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可能激发学生独特体验的、覆盖面广的问题”,支老师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的兴趣与发展,在他心中是第一位的。

    第三步,驾驭课堂,随机调控。

    教学设计只是教师在上课前对课堂教学做的一厢情愿的预设,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不一定适应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教育课堂,就是驾驭学情,驾驭学生的思维动态,而不是驾驭教案。

    读完,觉得支老师的文字就像支老师的课堂,那么平实,课如其人,人如其课。向支老师学备课,学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