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唐诗三百首》,才知道我和老师都错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liǔ。”小学时老师这么告诉我们。
我们方言中确实有“liǔ”这个说法,但我不知道在普通话里应该是哪个字。
是不是顺口溜的“溜”字?读了三百首唐诗,即使不会作诗,也能作几句顺口溜吧。

熟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妙处自不待言。初中时,我发现了母亲的两本书,大概叫中国历代文学作品精选和外国文学作品精选。
我读得津津有味,而且主动背诵。像蒹葭苍苍、关关雎鸠等,都是那个时候背下的。
但直到拿到这本《唐诗三百首》,才发现犯了一个错误。原以为三百首只是表示读的多,没想到真有这么一本诗选,三百首是有确切篇目的。
这本诗选是清代进士孙洙选编的。而且看了老先生的序言,才知道老师也错了,那句话叫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老先生对自己的选本信心十足,说孩子们熟读这三百首唐诗,就学会做诗了。这可比我们老师说的顺口溜要求高了。
我同时拿到手的,还有《宋词三百首》和《元曲三百首》。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学之精髓。
随手翻翻,发现还犯了一个错误。我一直认为的元曲,是像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窦娥冤》那样的长篇大作,看到书里也是短短几句话一曲,吃了一惊。
我喜欢诗词,但没什么研究,以为每行一般长的就叫诗,参差不齐的就叫词,没想到人家也可能是曲。
哈哈,好在不会包饺子不影响吃饺子。对诗、词、曲分不大清楚,对五言古诗、五言乐府、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也不会区分,但不影响我欣赏它们。

《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出版了不少,创美工厂出品的这套自有其特点:
一是全,以通行本为底本,但补齐了底本未选录的同名选篇,对元曲还作了大量扩充。唐诗共选取313首,增补73首;宋词299首,增补34首;元曲394首,增补205首。
二是简,生僻字和典故均作了注解,每位作者都附了小传,但没有常见的白话全文。
古诗词是没法准确翻译成现代诗的,硬译则失去了其中的韵味,不如自己细细品味。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窗外白雪皑皑,屋内春意暖暖。捧一本诗词,与古人同品一年四季、人生百味,不亦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