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世界嘉轩笔谈散文

算我求你们了,那些喊着诗歌死了的好友,请把我拉黑吧

2019-08-09  本文已影响4人  嘉轩笔谈

今日,惊闻余光中先生与世长辞,心中不甚惋惜。

我一直对余光中先生有很大的敬意,不止因为他是一个地道的爱国者、思乡人,更因为他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乡愁》今天仍会勾起千万人的牵挂。

余光中先生的逝世代表着,在中国写诗还能得到中国人认可的现代诗人,从此又少了一位。

十七岁那年我进大学学了中文系,才发现中国不到百岁的现代诗,有那么大的成就和魅力。十八岁那年我开始写诗,才感悟到写诗是上天多大的恩赐,也从此明白,现代诗人在当代遭受了多少坎坷与非议。

一直以来,诗歌特别是现代诗受到不该有的指责与待遇。从胡适的《尝试集》开始,中国的百年现代诗之路从未平坦过。创立之初,便和写古体诗的文人产生极大的争议,被批评白话文不应该写诗、不应该被推广。后来三十年努力,好不容易在学习西方继承古人上有所成就,又遭遇了文化政策的约束,诗歌变成了喊口号的工具。好不容易出现了海子、顾城这一代人诗人,迎来了诗歌受热捧的黄金时期,又碰到了海子自杀、顾城杀妻后自杀的一系列事件,再加上市场的出现,诗歌甚至文学大潮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时至今日,小学中学教材几乎不选现代诗,寥寥几首都是民国黄金时期徐志摩等几位先生的诗和《乡愁》这种有教育意义的诗;连曾经名气很大的许多诗人也转去写小说散文;甚至连刚读过几首诗的学生都可以随口批判:“诗歌死了,九十年代以来的现代诗不值一提。”

确实,我自己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现代诗创作的困难,我每次去其他学院做读书交流,小说散文都反响不错,等到了现代诗的分享,回应者屈指可数,即使是我在学校的诗社和做文字工作的部门进行教学,一年从头讲到尾,最后能带出来的同学也屈指可数。包括我自己在做公众号,每次反响最少大家几乎没有回馈的,一般都是诗歌的推送。

可是,在诗歌本身创作特点和确实精品不多的同时,这个时代对现代诗的不包容同样是“诗歌死了”不可忽略的原因。

从学前教育开始十五年的语文教育,学生接触到的都是几乎一种风格的现代诗,根本没有机会了解现代诗更丰富的世界。在新媒体爆炸式发展的今天,网络小说以及自媒体文章等飞速发展,而诗歌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传播,人们拒绝深度阅读,喜爱浅阅读的快感,这些让诗歌这种文体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即使是现在大量出现的诗歌节目,也基本围绕古代经典进行,根本没有给当代的诗歌以发展的空间。

如果我们这代人都不能珍惜当代人用当下的语言写的诗歌,那最终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只能在诗歌的历史中被抹去,看客们也只能看着像余光中先生等著名诗人的先后逝去,然后高呼“诗歌死了”。

其实,我自己也只是没有什么读者的写诗的人,现在也很难为诗歌做些什么。但我还是想呼吁大家,如果你喜欢文学,那么拜托你,对当代这些诗人多一点包容,如果看到喜欢的诗集可以买一本,或者最起码看一下。也许,你会发现当代这些诗人也不是都写得很差;也许,因为你的支持有更多人会喜欢现代诗,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写现代诗。作品的生命力不在于销量,而在于它给人带来的共鸣,如果大家都愿意支持一下现代诗,我相信会有更多人继承余光中先生的精神,会带来更多更好的诗歌。

谨以此文,表达对余光中先生的怀念和对诗歌一点浅薄的爱。

希望先生的诗还能在世间让更多人回忆故乡与爱。

余光中先生简介:

余光中(1928-2017),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一九五四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创办“蓝星诗社”,主编《篮星诗页》。出版的诗集有《舟子的悲歌》(1952)、《莲的联想》(1964)、《在冷战的年代》(1969)、《白玉苦瓜》(1974)、《紫荆赋》(1986)、《守夜人》(1992)等十几部。    

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河赞赏。他的诗,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编辑/九斤  作者/嘉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