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前,这些观念别人不懂,你要懂

2018-08-19  本文已影响57人  小帅老师

(以下观点来自帅健翔老师即将出版的新书)

前些天,都在埋头苦干,完成自己第一本书的创作。

写作能让人慢下来,也容易进入深度思考,这两天写着写着,便有了几个发现:

1.关于人生

大多数人是这样过他们一生的:用大量的时间,做着他们不喜欢的工作,赚着不多的钱,然后用剩下的时间和赚来的钱,买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人的工作占了人生将近一半的时间,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特别重要。

第一份工作,钱多钱少没关系,因为刚开始工作的,无论做什么,钱都少。

关键是,喜欢的工作会有动力,也更容易出成绩。

如果你选择了不喜欢的工作,就会出现如下的景象:

你会把一天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不喜欢的工作上,然后用接下来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来抱怨这份不太喜欢的工作,最后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工作。

2.关于决策

在你真正能用认知来决策之前,其实你都是凭借运气来决策。

所以结果时好时坏,因为有时运气好,有时运气不好。

只相信运气的人,运气最差。

用投资的观点来看,不了解的时候风险最大,凭运气的时候损失最惨重。

投资的基本原则之一:不投看不懂的。用在人生中是同样的道理:不懂就不碰。

也许你说,不是说了“不懂就要问吗”?是的,但这句话99%是用在学习上的,决策未必行得通。

看着别人硕果累累,你以为的每一个好运气,其实都是充分的实力与准备。

简而言之,他有正确的认知,持续的行动,良好的习惯,所以做对了每一次决策。

每一次的决策就是一个个小点,这些点连成线,最后指向那个你所期待的终点。

3.关于价格

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里,价格不再决定购买量,它决定最低消费者的层次;而消费者盈余决定购买量。消费者盈余=商品价值—商品价格。

对于人来讲,一个人的价值,决定了他的价格。

为什么你现在工资不高,不理想,不满意?是老板不好吗?

不是,是你的价值,还配不上你想要的价格。

你的努力,还配不上让自己有价值。

值得注意的,不可替代性,是你自身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关于犯错

年轻时,每一次犯错,都是一笔收入。

每一次被批评,都是一次意外之财。

犯错是你重新认识世界的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直到犯错误,你才会真正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当然,你同时能学会的是:错误该如何避免。

犯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遍。

5.关于金钱

钱和幸福感没有太大的关系,但钱作为一个最有的工具,确实能让我们的麻烦减少。

钱不能卖来幸福,但一定能买来清静和高效。

钱有限的时候,写文章去去星巴克就是好的环境;钱多一点的时候,就可以选择酒店里的行政酒廊。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于效率的不同。用钱去选择环境,实质上是用钱来换环境。

不同阶段对钱的操作是不一样的。

没钱的时候,最好的理财就是省钱。

有钱的时候,最好的理财就是学习。

更有钱的时候,最好的理财就是选择环境。

非常有钱的时候,最好的理财就是帮助朋友。

6.关于选择

人没有选择,是因为看不到更多的选项。

人不会选择,是因为没有设立选择的标准。

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钱有限时,视野也受限,所谓“贫穷限制想象力”。

所以很多人都会忽略了,用钱的时候,你总会有两个选项:一是通过用这份钱来消费,二是通过用这同一份钱来投资。

打个比方,就是你要选择买一盒牛奶来喝,还是买一头奶牛来产奶。

而视野受限的人通常只能看到前一个选项。

而只有一个选项,就是没有选择。

7.关于懒

每一个“不知道”的背后,本质都是“懒”。

要么懒得查,要么懒得学,要么懒得思考。

请小心,懒,是最容易养成的习惯。

“懒”和“累”完全不一样。

“累”通常是你完成了一件事情的感受,这时任务难度超过了能力,你需要的是调整和恢复。

“懒”却是你不去完成一件事情的借口,这时你自身感受大于任务,你需要的是目标和动力。

还有一种“懒”,是因为别的方面勤奋。而这种勤奋又占据了这个人的大量时间和注意力,这种前提下的懒是情有可原的。

比如说,爱迪生只要醒来,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就想着如何发明一个更好的东西,却从来懒得整理自己的书桌。以至于15年后,助理帮他整理书桌的时候,发现了10年前不见的打字机。他一生拥有发明2000多项,其中专利1000多项。他在发明方面极度勤奋,他在生活上的懒无伤大雅,而且完全可以外包。

8.关于机会

能改变一生的机会,可能在一生中,只出现那么几次。

如何抓住这些大机会?从学会抓住小的机会开始。

也就是,学会抓住每一个机会,把抓住机会练成本能。

人为什么要努力而勤奋,因为当你努力的时候,可能性会变得最大。

也就是说,机会最容易出现。

9.关于改变

关于要说历史教会了我们什么的话?那就是一切都可以改变。

要说过去教会了我们什么的话?

那就是我们总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所以,别看一个人过得烂,活得差,那一定是他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些最重要的观点和观念,来自我18岁到28岁快速自我成长,不断突破认知的10年,提前分享给你,希望你藏好用好,力求少走弯路,快人一步。

而我,也越来越期待自己的这本新书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