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塞满谬误的2016——乱砍一通(二)

2017-09-25  本文已影响11人  琼途

(二)
人活一世,不仅需要满足生物级的物质需求,同时,精神需求应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物质世界是现实场景,精神世界有其独立运行的内在逻辑,就像人体一样如何系统地运行体验生老病死。而只有达到某种物质水平后才可能满足精神世界的样式,即饱暖思淫欲,淫欲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其追求的是满足、舒适、完美、刺激、狂妄、征服当然还有懒惰和懈怠。精神世界在定义物质世界,如果我们连基本生存权力都没有,确实无法联想到精神世界样式。过着动物本能般的生活,只有两件事情可做,一是狩猎,一是繁殖。精神世界随着大自然的进化汰弱留强,我们在人类史上已经被选择到现在的程度,不管文明程度是否足以称霸“世界”,但是一直在思考我们是否能称霸世界,这就是精神世界给我们限定的界限。若想超越这个界限第一个要回到的问题就是人是什么?我是谁?当我们苦苦追寻答案的时候又一次陷入了精神世界的陷阱,他有边际。我们的界限就是曾经储备的知识,知识造就权力,权力产生对世界不平等的认知,认知又一次限定精神世界的界限,虽然我们一直在运用知识改变或拓展着边界。如此下去,难以突破认知,永远自我塌陷。
在什么样的意境中却很重要,意境千万种,适合自己的只有一个。同时意境会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而发生巨大变化,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已经被逐一验证。物质生活一旦上升就难以下降,必须想尽办法维护生活质量,维护精神世界的高度。就像经济学里的工资问题,上涨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想降低工资却异常艰难,当然这个事情在相对发达且法制健全的地方比较常见。又比如我花了800元买一双耐克运动鞋,再之后我很难接受或者会有那么点不想接受400元的安踏运动鞋。好多物件都是如此,为什么?
偶尔会听到朋友评价我的“幸福”状态。我将自己的状态描述成“五件事,三顿饭两个觉,”无法了解朋友听到如此调侃作何感想,但至少可以看到洋溢在面孔上的不解和羡慕,因为职业习惯从不提及工作和生活。而内心也会苦闷,就像一只大黑锅里面的癞蛤蟆,泡着温水澡。有鸡汤文说有自律才能拥抱自由,但是做到的没几个。人似乎只有在理性判断后才可有效控制自己,反正我是做不到发自本能的有效判断,而会随天性任逍遥。需要食物的时候就去狩猎,需要繁殖的时候就去交配。人是高等动物,但是作为动物界的一员还会携带一些动物规则的基因。观察人、分析人、或者厌恶、喜欢或者爱一个人都需要动物基因的社会化展现。

(三)
最近读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三部时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结合2016年读的《夹边沟记事》我想极限概念的定义非常有必要。生命权,我将其作为底线。人可以不是人,人可以是动物。所以叙述时加上这个前提假设,以免与极限状态相矛盾。牛顿与爱因斯坦的区别莫过于此,光速时牛顿经典力学不成立,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极限状态下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不成立,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却会成就“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什么时候会杀人,什么时候自杀?什么时候会偷窃,什么时候会抢劫种种疑问萦绕脑中。我们也许会通过不同场景的限定来回答自身假设,但这种妄想症没有什么用。
总是会有人说怎么可能会杀人呢?怎么会去抢劫呢?而这个我可能不是我,或者这个“我”不是极限状态下的我。战争状态下众将士战死沙场如何解释,社会治安混乱总出现命案又怎么解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只是别人赋予的概念,而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用概念再去解释概念。只是有限限定“法”的界限,而并不能真切知道法的边界;只能有限限定人的界限,而不能真切知道极限状态下人会是什么。在人权面前人性、人格、人言都已不重要,如果超越生命地进行取舍,我想这个选择将毫无意义。
一个男人必须会讲究,也必须能将就。两件事情的基础条件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出去做事,没有地方睡觉也得睡觉,随便的找个背风的地方就可以;再比如在田野里面行动,没有补给,那么抓住一条蛇也能将其咽肚,如果我突然到了克林姆林宫也能安稳地睡着。我不应该因为现实生活的剧烈变化而同样产生剧烈情绪波动,尝试接受面临的所有困难,只要不触碰保留生命权的底线即可。也可以尝试能够碰到的所有生活方式,可以在涵洞里面睡觉,可以到肯德基店里休息,可以拿着钵化缘,也可以饿着肚子不吃不喝,但是这些事情没有必要以损害别人为前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