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感知

2024-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鈃鉥

当一个人过度在乎别人的感受,长期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压抑自己内心的需求时,他的内心就很容易滋生不满,进而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绪。

因为自我价值感低的人的思想和行为太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所以在他们的认知中,要想获得他人的好感就得答应他人提出的请求。因此,他们不断地违背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味迁就别人,从不顾及自己的感受和承受的委屈。

越是表现的没有自我,一味迁就别人,别人就越不会顾忌你。所以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些“个性”。自我价值感之所以低,除了不自信外,自我认知错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人在取得一次成功之后,可能就会将这次成功视为自己应该要达到的标准,甚至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没有达到,就会自我怀疑,自我价值感降低,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迫切希望通过再一次成功来证明自己。越是这样,就越无法取得成功,心理焦虑和不安就愈加严重,由此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导致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

我们需要明白,一次成功,那只是偶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奋斗的目标,但是不能将其当作经常会发生的事情,然后对自己的价值感和能力产生误解。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都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算失败了,也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分析失败的原因,汲取经验教训,让失败成为我们前进的基石。

还有一些追求完美的人,因为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又太在乎他人的眼光,也总是会内耗。比如,当有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要完成时,大家就会把这件事推给追求完美的人,并对他说:“这件事情太难完成了,你这么厉害,也只有你能帮忙了。”然而,一旦没有完成这件超出自我能力的事情,他就会自责和内疚,进而内耗。

对于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来说,如何才能提升自我价值感,从而让自己远离负面情绪和内耗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意义。其次,要坦然面对失败,积极改正不足。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不要一味逃避,要正视它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然后借助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强大起来。唯有如此,生活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态。“态度决定一切”,拥有一个积极、良好的态度,就会有一个好的开端。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我们就能做到不随意贬低自己,并拥有正确的自我价值感。我们应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贬低自己,也不要被“别人的声音”左右。而提高自我价值感,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降低内耗,从而保持情绪稳定。

讨好他人不如取悦自己:当一个人把取悦别人视为成功的捷径时,他通常很难成功。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有可能暴露自己的不足和功利心。赞美他人,也要遵循适度原则,且要保持真诚的态度。

当友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造成内耗。

老好人”指那些经常帮助别人,对别人的请求全部答应,过度热心助人的人;处处为别人着想,想尽办法为别人解忧,特别善解人意的人;遇到矛盾冲突主动退让,对别人的意见一味说好,非常与人为善的人;别人有了困难就会伸出援手,就算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也义无反顾的人……

过度友善并不是一种值得赞美的性格,而是一种病态心理,他将其称为“看管人性格紊乱”“友善病”或者“取悦病”。他在其著作《揭开友善的面具》一书中写道:“极端无私是一种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

一个人过度友善只是因为他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希望借助不断地帮助他人来得到认可和肯定。他们表面友善无私,内心深处却充满孤立、空虚、痛苦、焦虑等负面情绪。过度取悦他人不仅会给他人带来负担,也会暴露内心不够强大的事实,故而才会希望借助外界对自己的接纳和肯定来提高自己的价值,为自己增强信心。

长期对人过度友善,忽略自己的感受,会让自己陷入身心双方面内耗的境地,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一个人太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他很容易受人欺负。”因为一旦讨好的对象表现出一点儿不满,他就有可能陷入恐慌情绪。“如果想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那就需要‘痛苦地努力’,需要了解自己,认知自己的恐惧和担忧。”

想要克服过度取悦的心理,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首先,我们要大胆地学会为自己说话,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比如,当你想要做某件事情又缺乏勇气时,你可以这样给自己打气,“我想……”“我要……”,并且想象这件事情成功之后能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和喜悦感,这样你就会越来越有勇气做自我,越来越自信。其次,不要和别人攀比。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去跟人攀比,一旦对方取得的成就超过自己,就会心生焦虑,从而在负面情绪的驱使下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比如刻意取悦对方,以期得到帮助,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对方一样获得成功,甚至超越对方。可见这种讨好心理的动机就很不阳光。最后,平等和尊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当一个人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之后,他就会发现讨好他人只会带来情绪的内耗,自己的情绪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

假如你也想像别人那样在某方面获得成功,正确的做法是先给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再为自己制定合适的目标,之后按照目标坚定、努力地去做,直到成功达到目标。我们要明白,我们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无须和他人比较,更无须讨好他人,我们只要掌握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好好做自己,好好努力,就可以了。

拒绝别人”,并不是冷漠地将他人的求助统统拒之门外,而是建议你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有选择地帮助他人。学会对他人不合理的请求说“不”,不勉强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尊重自己的感受,不失去自我,拥有独立、自尊自爱的人格,我们才能开心快乐、幸福地度过一生。

假如你也想像别人那样在某方面获得成功,正确的做法是先给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再为自己制定合适的目标,之后按照目标坚定、努力地去做,直到成功达到目标。我们要明白,我们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无须和他人比较,更无须讨好他人,我们只要掌握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好好做自己,好好努力,就可以了。

但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立场、能力、权力、资源、时间、心情等方面的原因,我们不可能事事都遵照他人的期望和要求来做。假如事事都顺从他人,不顾自己的感受,慢慢地,我们就会陷入负面情绪的内耗。

如果能够尊重自己的感受,顾及自己的现实情况,顺从自己的内心意愿去拒绝别人,那么我们就能够摆脱压抑、焦虑等负面情绪,活得轻松、快乐。

得体地、委婉地说“不”是一门艺术,这样既不会让对方不愉快,还能帮助我们保持稳定的情绪。

拒绝别人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困难,真正的朋友也不会因为我们的一次拒绝就不再往来。只要你掌握了拒绝的技巧,就可以在不伤害对方面子的前提下,得体地说“不”。下面就分享几个比较实用的拒绝小技巧。

(1)拒绝一个人要先尊重他。让人不舒服的并不是拒绝行为本身,而是我们拒绝时的态度和语言。只有感受到你的尊重,对方才会对你的拒绝表示理解。(2)量身定制,把握尺度。对自己的朋友、亲人和同事要有边界感,同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在对这些人说“不”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使用合适的语言,把握好尺度,既不能过分亲密,也不能过分疏远。(3)拒绝的原因要讲清楚。拒绝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模棱两可,如果不把拒绝的理由说清楚,那么对方会觉得你不真诚,便会对你产生意见,日后可能会在一些方面给你带来麻烦。因此,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拒绝别人,都要坦诚且明确地告诉对方,获得对方的理解。(4)拒绝也不要忘了赞美对方的优点。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大家都希望别人认同自己。所以在拒绝别人的过程中,不妨先肯定对方的优点,表明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对方,鼓励对方自己去想办法或通过去寻求其他方式去解决,最后再说明自己为什么不能答应对方的请求,让对方因增强了信心和被充分尊重而理解我们。

会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说“不”,不再因此有愧疚、不安的负面情绪时,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内耗减少了,由此而来的不快、担忧等情绪不见了,我们不再萎靡不振、无法专心做事,我们重新变得元气满满、朝气蓬勃,觉得幸福生活唾手可得。

真的是别人在嫌弃自己吗?当然不是。这种想法的产生,说白了就是在内心深处不接纳自己,自己对自己持否定的态度。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接纳和肯定的人,又怎么会有自信,怎么会有正确的自我评价,怎么能不通过臆想的方式将对自我好坏的评判权虚妄地“交予”他人?这是内在自我极度虚弱的表现。

强大自我、充实自己的内在能量,不低看自己,正确看待自己,才能让我们不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不胡思乱想,进而避免无谓的内耗。人只有在“自爱”受到伤害时,才会产生愤怒和怨恨,并会真正嫌弃那个伤害自己的人。自爱是指一个人尊重、关爱和照顾自己。因此,几乎人人都有自爱的心理,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他很强、很聪明、很特殊”。当自爱遭到否定,也就是当得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弱小、愚蠢、毫不起眼”时,我们的自爱就会受到暴击。担心因外在的不完美而被人嫌弃的想法完全是多余的,只要我们不无端地负面评价他人,或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我们就不会被人嫌弃。假如你真的担心被嫌弃,那么你就应该关注有关自爱的内容,然后将目标转向那里,而不是整天只盯着自己的外在。

担心因外在的不完美而被人嫌弃的想法完全是多余的,只要我们不无端地负面评价他人,或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我们就不会被人嫌弃。假如你真的担心被嫌弃,那么你就应该关注有关自爱的内容,然后将目标转向那里,而不是整天只盯着自己的外在。

人们最终只会跟真正强大的人并肩前行。因为最后收服人心和获得成功的都是强者,而不是弱者。强势听上去似乎并不讨喜,有居高临下之嫌,真的如此吗?

“强势”是个中性词,它跟大多数性格特点一样,具有两面性。好的一面是,强势者大多有主见,性格果断,会主动去影响别人;不好的一面是,刚开始与他们接触的人会觉得他们难以接近、独断专行。

1、强势能促进自己成长。要想成为能力或知识储备方面的强者,就需要不断地修炼和提升。也是因为强势,不仅他人会对强势者有更高的期待,就连强势者自己也会用强者心态来鞭策自己持续进步,所以强势的人离成功很近。2、强势的人不会被欺负。欺软怕硬是大多数人的本性,因此“软柿子”往往最易成为被拿捏的对象。弱势群体是最有可能被强制、被欺压的,示弱虽然能得到一时的便利和好处,但也会被打上“弱者”的标签。强势者则不同,他们至少给别人有底气、有原则的印象,让别人觉得他们是不可欺的人。强势的人会表明立场、原则,拒绝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尽管这可能会被人评价为缺乏亲和力,但有亲和力并不等同于违背自己的意愿,不顾自己的感受。3.强势的人更容易实现目标。强势的人更喜欢用实力去证明自己。他们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还有追随的伙伴,这就是他们的优势。强势的人也往往是最能提升团队效率的人。他们不会花时间去纠结和犹豫,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所以,大家一起使劲“干”就完了。

强势不是姿态,而是心态

在跟人交往时,成熟的强势者会保持平和、平等的姿态,既给他人留有余地,又坚持原则和主张。2.强势不是唯一的性格底色,而是一种保护色。强势不是唯一的性格底色,本质上是强势者的一种自我保护色,维护着强势者内心世界的秩序,让强势者免受欺凌。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性格,都不是一个人唯一的性格底色。一个人可以是既温柔又强悍的,既外向又内敛的,既宽容又小气的。只要被用于合适的场合,对立的性格不仅不会产生矛盾,还会让人大放异彩。所以,要避免时时刻刻以强势示人。当强势者学会释放温柔、内敛时,他也就多了一丝韧性和一种反差感的魅力色彩。

3.强势不是手段,而是一种性格。强势有助于实现目标,但不能成为手段。在必要的时候,强势者要学会退让。如果没有破坏底线,适度低头并不等于以弱示人,而是在必要时刻的必要选择。此外,强势者也可以用迂回的方式来做事,不触及核心的让步往往有以退为进的效果。

一个人期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充满信心地去期待某种结果,那结果就很有可能会跟预期的一样。

觉得它是一件喜悦的事情,神经便会给出喜悦的反应。假如你一直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就可以所向披靡、好运连连、战无不胜。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产生强大的能量,能让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而成为情绪的“操盘手”。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应该遵从那些积极、正面的暗示,保持一种乐观、低内耗的心理状态。当我们习惯对自己说“很好”“不错”“会好起来的”这类话时,我们的神经系统与机体功能就会进入良性循环,我们便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和幸福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