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路上,无问西东
昨天终于在晚上十点的最后一场,看了这几天心心念的电影《无问西东》。被其所呈现的家国情怀、人生态度所感动,被电影人物波澜壮阔的青春所震撼。
电影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的故事
《无问西东》涵盖了四条时间线——1923年、1937年、1962年以及现在。横跨百年,多时空交叉叙事:
一、1923年 北平
“真实是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清华学堂学生吴岭澜,在选择学科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梅贻琦点拨他,“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而后他又听到泰戈尔演讲:“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之后,开始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索,终于放下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实科,转去学了文。
真正的真实,是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然后,再不断地自我探索和发展。
二、1938年 昆明
“如果提前了解你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沈光耀,出自三代五将的大家庭,琴棋书画修车武术无一不牛。时局艰难,为“不绝国家弦诵之音”,三大名校南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大。国家危难,家人希望他独善其身,他却矛盾于忠孝不能两全。最终,国难现状还是令他投笔从戎,加入飞虎队。参军并非为了别人眼中的虚妄荣光,而是为了维护世间正义,维护自己心中至关重要的真理。沈光耀鼓起勇气选择的,是一个明知会死的人生。最终,再一次战斗中,他放弃逃生机会,驾驶飞机径直撞击日舰,与敌同归于尽。
正义不是被外界灌输来的,它来源于每一个孩子自身的品性。是在我们犹豫之后,做出的那个最忠于自己的决定。
三、1962年 北京
“在最痛苦的时候,也不会出卖别人。善良,能让我们内心安宁,一生无悔。”
王敏佳、陈鹏、李想,三人发小,各自胸怀伟大理想。一场意外的检举,让三人命运发生巨大差异。李想为了获得支边名额,背叛了王敏佳;王敏佳因为虚荣的童年谎言,遭受了严酷的审查,可明知自己将要堕入深渊,王敏佳仍选择独自担当,不出卖一同写信的李想。没过多久,她就被批斗。她用释然一笑,作出最后的斗争。大家向她扑来,扔石头、拳打脚踢……终于,她停止了呼吸。只有陈鹏一人,守在她身旁。
纵使这世间给予了他们极大的邪恶,但是他们依然选择坚守着内心最初的善良!
四、2012年 北京
“做什么会让你真正开心,你要问清楚自己。”
同他的先辈一样,张果果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一名精英。但同他先辈不一样的,是张果果所处的时代,好像越来越不近人情。张果果,高级白领,现实让他很困惑。一边,是要不要“为欲望奋斗”,因为人心难测:遵守行规的他,被职场斗争淘汰出局,得知阴谋后,他纠结于是否同流合污、以牙还牙。另一边,是要不要“坚持善意”,同样,因为人心难测:他善心救助了某个贫困户,但对方的需求窟窿眼看越填越大。
但是张果果的父亲却告诉他——
做一个好人,要比做一个没原则的人,付出更多的代价。
当社会存在信任危机的时候,我们更不能袖手旁观。现实是什么不重要,超越现实才重要。
四段故事的陌生人,最终被无形的线索牵连起来——曾经迷茫的吴岭澜成了沈光耀的老师;被启发的沈光耀,救了幼年的陈鹏;陈鹏敲醒了误入歧途的李想;李想学会了牺牲,救了张果果的父母……“真实”的生命力看似微弱,但却延绵不绝,薪火相传。
电影最触动我的是这样的画面:
学生们几十人挤在铁皮、茅草屋顶下上课;由于校舍简陋,下雨时被吵到无法上课,老教授安然地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防空警报响起后,教授们便在防空洞里授课;在炮火声中老师淡定地讲着黑格尔哲学理论;学生们冒着生命危险搬运着恐龙骨架......
我们现在的生活,少了饥饿,少了寒冷,少了战乱,但似乎对于滂渤知识的探索和对绚烂生命的执着,也少了那么一点。
清华校歌里写:“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需要坚持真理,为前人所不能为,为今人所不能为,为东西方所不能为。
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