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增长各阶段技术选型

2017-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持续增长

今天正好一个朋友咨询这个话题,简单整理一下思路。

一、需求验证阶段

项目需求来源一般有3种情况:

1、围绕一个既有客户提出的需求进行

2、创始团队有一个想法,觉得极有可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3、做其他项目积累了些资源,想顺便搂草打兔子

第一种,我们就不说了,当然是围绕客户需求开展。后两种,其实都需要有真实的用户验证想法。

这一阶段,比较建议的是傍大款,依托现有平台,如:微信,开发轻量级的MVP(最小可用化产品),验证产品想法的可行性,涉及交易的产品最好是能够形成交易闭环。

为什么不做app呢?

1、要做app,至少需要1个后端做API、1个android、1个IOS,时间和人力成本都比较高;

2、app的用户下载成本比较高

3、验证想法阶段需要频繁调整产品,app的上线审核说多了都是泪

团队组建的方式有2种方式:

1、自建:组建1个2-3人的全栈开发团队,个人会喜欢用nodejs+H5这样的全栈,能快速实现想法,前端展现力又够,人员上手也快。

2、外包:优点是不用养人,但大一点的外包公司一般不接这种单,可以问问看小公司,但是质量能否保证主要看运气。

前端的产品形式可以是:

1、微信小程序:很多人不看好,但是我觉得很适合有线下地推的场景

2、微信服务号:适合需要传播的应用

后端根据团队情况可以选择:

1、自建:适合比较有运维经验和后端能力较强的团队,优点是可控性更强,过渡到后续阶段更方便

2、使用Baas服务: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有Leancloud和Bomb,我15年用过leancloud,那时候服务很好,用它支承过日活10w+的产品(没收费),现在开始收费了,比自建还稍贵一点,但是胜在节省了开发成本,Bomb没用过,不过和Leancloud差不多时候出来,坚持到现在,应该也不错的,费用看起来比Leancloud便宜。(当年受leancloud启发,我还注册了leantecher.com和leansail.com两个域名,有兴趣的可以联系我)

这一阶段建议是在3个月以内搞定第一轮用户实测。

二、产品成型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的用户实测,基本就能看出这个需求是否适合做成一个产品了,从产品运营方式多样化和产品抗风险能力(微信的霸道你懂的)来讲,我们都应该建立以自己的独立app为旗舰,微信、H5应用配合导流量的产品矩阵。

这一阶段产品功能还不够稳定,而且有钱也尽量用在推广上,因此开发团队能省则省,大部分情况下推荐使用Hybrid的开发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几乎1套前端代码可以搞定IOS、Android、微信、H5网页。

为什么是大部分情况下呢?因为有些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产品并不适合Hybrid,还是老实用原生。

为什么是几乎1套代码呢?因为本质上hybrid是webview配合jsbradge进行调用,有些情况下android和IOS上的接口有差别。

此时可以考虑使用Dcloud或APICloud的产品,我15年的时候用的是DCloud,主要原因是他们家的IDE做得很好,因此觉得后续性能优化应该有保障。使用效果来讲,原生肯定是比不上,但是比cordova要好很多。

三、产品稳定阶段

如果能有幸经历完前两个阶段,而进入第三个阶段,那么这个时候重要的就是产品技术稳定,不要因为技术原因出差错。这个时候hybrid的各种性能问题开始看起来碍眼了,于是就要考虑性能更好的方案。

以往一般就是果断原生了,但是facebook出了ReactNative之后,情况有了一些变化,一些兼顾成本和体验的公司开始选择这种方案。

坦率的讲,ReactNative只是比Hybrid好一些,占用内存和CPU还是比原生厉害很多的,开发上也不完全是1套代码多处使用,它是一个hybrid到native之间的折中。

具体用什么方案,还是要看当时的产品和团队情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