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所以然才能悟诗情——评《枫桥夜泊》

2021-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伊人微语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唐代安史之乱后,不少文人纷纷逃到江浙一带避乱,张继也是其中之一,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他途经寒山寺时被江南清幽的夜色吸引,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在当时就吸引了很多文士的注意,“枫桥”和“寒山寺”这两处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景点也因此诗而名气大显,成为了江南名胜,斐声中外。

        钟老师执教的《枫桥夜泊》紧紧抓住一个“愁”字,设计非常巧妙。他先是以“钟声”入题,引导学生抓住这个“愁”字,去探寻诗人“愁何在”、“为何愁”,找到诗中描绘的景物: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分析“霜满天”的不合情理之处,感悟诗人的羁旅之愁,最后再回到“钟声”,体会诗人心中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诗人张继的传世作品不多,《枫桥夜泊》能成为七绝佳作,一方面因为诗中描绘的幽远意境,另一方面因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明有暗,还因为这所有的景物都与诗人的羁旅之“愁”暗合,使景与情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钟老师在课堂上能紧紧抓住一个“愁”字,引导学生从诗中所描绘的各种景物去体会诗人的愁绪,可谓是抓住了重点。但是我以为,仅仅抓住这些景物还不够,还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从而真正体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才能帮助学生感悟到诗人之愁。

        其实,诗中的这些意象无一不是在述说“愁”绪:落月,上弦月升得早,到半夜已沉落,月在古人的心中就是家的象征,所以古人多以月寄托思乡之情,然而诗中之“月”已沉落,未免在月的清辉之外又多了一点儿幽怨;乌啼,大概是因为月落之时光线的变化惊动了乌鸦,发出了几声啼叫,然而自古以来,乌鸦啼鸣就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兆,有凄惨孤独之意;而“霜”更是透着一股寒意;而江枫,是经秋霜而红的一种树,还有渔火星星点点,忽明忽暗,昏暗迷蒙,传来钟声的寺庙名为“寒山寺”,这一切的意象似乎都是萦绕着缕缕轻愁,把诗人的愁具象化了。

        如果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到诗人铺排的这一系列的景物的特点,并体会到其中的意象,我想学生对于诗人的“愁”一定能感悟得更深,也更能体悟到诗的意境。

        与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也是铺排了一组有共同特点的景物,来表现作者的羁旅之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枫桥夜泊》的这样一种写法,老师还可以补充这首小令,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诗人运用景物创设意境、表达愁思的匠心之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