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狗没得选,我们是人,我们有的选
周末在家,想看部电影,电视上推荐了多少年前看过的《门徒》,模糊中只能记得张静初死亡的时候浑身上下爬满老鼠的恐惧,故事的内核,人物的命运,都想不起来了。于是重温了这部电影,24岁的我可能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东西,关于毒品,关于信任,关于选择,关于爱。
整个电影以警察和毒枭、阿力(吴彦祖)和阿芬(张静初)两条线进行,线的核心和交点是卧底阿力,剧情的推进层次分明,整个电影传递的一种观念就是,这世界上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大概就是人性吧。
一、昆哥:毒品就是商品,是他们自己要吸,我又没逼他们!
刚出场的昆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综合症在公立医院住院,明明是大毒枭,明明应该是住豪宅开豪车的有钱人,却不舍得住私立医院,要等小女儿手术之后再给自己做手术,但是带着全家去泰国却舍得花大价钱吃鱼子酱。
他不是传统电影里那种一出场就有大帮小弟前呼后拥,抽雪茄大背头的大哥,他是看到自己大女儿和小混混抽烟时愤怒的父亲,是能依偎在怀孕的妻子怀里的丈夫,是能在阿力被高利贷追杀时伸出援手的大哥。他内心有不安,总担心身边有鬼,他内心也有信任,想着把小姨子嫁给阿力成为一家人。他的身上,有着矛盾的人性。
昆哥的可悲,是在于价值观的错误,在他的观念里,毒品就是商品,有人买才会有人卖。“我有叫他们吸吗?我有吗?我没有!是他们自己要吸!我根本没有逼他们!”他不知道毒品对于个人、对于整个社会的危害吗?他心里清楚,但是他一直在给自己灌输这种观念,他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来麻痹自己,他瞧不起吸毒者,用“为了毒品什么都能做出来”来形容吸毒者,怕自己的孩子学坏,但是他又源源不断制造毒品,给这个社会输送毒品,又可悲又可恨。
最后和妻子抱在一起的昆哥,应该是有很多想说的话,至少想说的不是“你不用说我知道怎么做”,但是昆嫂说的为了孩子着想,让他把话憋在了心里,让他在生命尽头跪在地上,拽着衣角苦求阿力,让他死去,这种死亡保护了妻儿,这种死亡掺杂着悲情和一点点解脱的味道。
二、阿芬:可是我戒不了
阿芬和她老公都说是对方先吸的,为了给对方证明自己能戒掉而吸的,到底谁先吸的,我偏向于阿芬先吸的。影片里她在毒瘾犯了的时候熟练的在大腿根部注射毒品,由于长时间反复注射毒品,针孔不断愈合皮肤就会越来越厚,很难找到血管,所以长时间吸毒以后的人会选择在大腿处注射,而她的老公在吸毒的时候选择在手臂注射,给阿芬注射时还发出阿芬血管不涨的疑问,比较起来应该是阿芬吸毒史比较长。
整个电影里最可悲最可恨的角色大概就是阿芬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才开始吸毒的她,大概在婚前就遭遇过她老公的打骂,她还是选择了结婚并生下来女儿,因为吸毒,她甚至让孩子跟她一起挨饿,她的生活每天就是吸毒,忍受毒瘾,她没有关注过孩子的温饱问题,没有关注过孩子需要上学需要教育,小天使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下,用手抓面,捡地上的糖果吃,甚至帮着她的亲生父亲贩毒。
我不知道是不是吸毒后的人,连心里最起码的,原始的情感都会丢失,阿芬应该还没有丢失,她是爱阿力的,因为遇见阿力,她真的想戒了毒,想跟阿力一起好好生活的。阿力狠心离开以后,她的几次苦苦哀求,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在爱情和毒瘾之间苦苦挣扎的阿芬,真的很痛苦,阿力看到她死后,发自内心的哭声可能包含着一种懊悔的情感,是不是真的再给她一次机会,再帮她一次,就能避免了这个悲剧?
很多影评说她最后将毒品注射在脖子,是一种追求极致快感的表现,我却将她理解为,她可能想要求死解脱。她在死之前写好委托书,将孩子托付给阿力,她可能真的累了,不想这样活下去了,即使毒瘾再大,也没有过牺牲肉体换取毒品,还算是守住了最后的底线,可能真的如她所说,这毒瘾真的戒不掉了,她需要用死来解脱吧。
这个电影细节处理的特别好,给我印象很深的有两点,一个是车压伤小狗以后,阿芬怔怔的看着狗和阿力,而阿芬的丈夫在那打哈欠,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漠不关心;一个是最后阿芬死之前,阿芬的丈夫本来是打算给自己注射的,可能担心新的毒品自己不敢轻易尝试,才转过头说要给阿芬尝试,那眼球一转,心思一动的感觉,让人恨得牙痒痒。
一个甚至可以为了吸毒,牺牲自己妻子的肉体却口口声声说我很爱她的男人,大概早就没有了人性吧。
三、阿力:人为什么吸毒?吸毒是因为空虚,那么究竟是毒品恐怖,还是空虚恐怖?
阿力是个卧底,每天都在和毒贩打交道,被自己的同行殴打,目睹跟自己有一夜情的阿芬死状,就连他唯一能有的娱乐活动喂鸽子,鸽子却因为人们害怕禽流感被抓走。他的上司苗警官在电影里说了好几次,约了人打球,而阿力,他大概是没有朋友的。
很多人在讨论阿力爱不爱阿芬,我看完整个电影,我觉得阿力对阿芬不是爱,是怜悯,像是走在河边看到溺水的人,看到街上被车撞伤的狗。
片子最后昆哥被捕,说是十几年来的贩毒证据警方早已经掌握了,这些证据是谁提供的,是一直潜伏在毒贩集团的阿力搜集的,但是最后阿力得到了什么?被想要加官进爵的同行殴打,得到了上面领导的一句“多学学外语”。
阿力不得不迷茫,不得不空虚,阿芬死了,昆哥死了,他没有回到警察队伍,他珍惜的鸽子没了,他仍然要在暗处活着,也许还要看到下一个阿芬的死亡,看到下一个用手抓面,捡地上的糖果吃的小天使。于是他穿上了警服,在阿芬躺着的沙发上,尝试着他看过无数次的注射动作。
感谢导演没有让这个社会变成悲情的社会,让这个故事变成一个悲剧的故事,最后的阿力被小天使拯救,他没来得及注射的毒品,被司空见惯的小天使拿走丢在垃圾桶里。这个动作,大概一下子驱逐了阿力心中的空虚,让他找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和生活的含义。
生活中不乏很多空虚的人,只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去吸毒,但是抽烟酗酒,深夜飙车,不都是很多人采用的排除空虚的方式吗?他们变得暴躁,变得不满,变得对这个社会毫不关心,他们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来放纵自己。但是,正如影片里所说:“狗没得选,你是人,你有选择!”人,可以选择变坏,可以选择变好,人可以选择一直堕落下去,也可以选择悬崖勒马,奔赴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