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2024-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点燃一盏星空

在撰写三月份计划的时候,正好办公室的聂老师送给了我一本《额尔古纳河右岸》,并说这是一本很畅销很火的书,很值得一读,既然同事推荐,想必肯定有可读之处,于是趁着拟定读书计划,就把它列为三月份必读书目。

由于《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一书没有在二月份读完,所以原定3月1日开始阅读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推迟到了3月5日。虽然这是一本“网红”书,但是我对它却了解甚少,甚至对作者迟子建也知之不多,读了之后,才知道迟子建是一位女作家,真可谓是少见多怪呀。

这本书分为清晨、正午、黄昏和半个月亮四个部分,可以说是一天的四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作者描述的主人公的一生。读完这本书我用了10天时间,在这段时间,每当拿起这本书阅读,我都会被书中鄂温克人的淳朴所打动,同时也会为生命的如此脆弱而感慨。虽然书中描写的生与死是那么的平和,似乎一个人的离去是那么的自然,带给世人的除了将他风葬外,好像没有过多的悲伤,但是我还是有无尽的伤感,可能这和自己的泪点较低有关吧。我是看不得有人下葬那样的场面的,每当看到,我都会泪水湿了眼眶。

也许是因为鄂温克人生于山林的缘故,也许是他们认为人死是神灵的召唤,才使得他们对于生死看的那么平常。

读完此书,我看到了鄂温克人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也看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冲撞。政府建设的激流村没有留住鄂温克人,他们不适应那里的生活,最后都是人去房空,他们回归草原,依然过着那种“驯鹿逐苔藓而栖,月关下萨满起舞”的快乐生活。在这种现代文明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冲撞中,一个古老的民族经历了百年挣扎,最后仍然免不了淹没在现代文明的滚滚潮流之中。

怪不得有人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被称为是中国的《百年孤独》,我没有读过百年孤独,只是大致的翻看了一遍,这两本书确实有相似之处,但是具体在哪里相似,又说不上来,看来还是自己读书太少的缘故吧。

鄂温克人没有被大自然的暴雪打败,没有被肆虐的瘟疫打败,没有被野兽打败,也没有被战争打败,而是被现代文明打败了。我不知道是现代文明破坏了鄂温克人的生活,还是拯救了他们。随着医药的传入,萨满不再需要;随着机械的不断涌入,森林逐渐减少,驯鹿也随之减少,总之,鄂温克民族逐渐从这个地球上消失。

但是,现代文明带给他们的绝不仅仅是益处,主人翁的孙女伊莲娜就是现代文明的牺牲品,她生于人们在上山和下山的往返期,她沐浴着草原的风雨,也接受着现代的教育,过去和现代的冲突在她身上体现的最为突出。她在乡里看多的车马嘈杂就感到烦躁,回到草原时间长了却又觉得生活寂寞,生活的不如意和精神上的不统一让她倍感痛苦。最终她选择跳湖自尽,也许只有死亡能带给她内心安宁吧。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了。

在此书的最后,作者写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路铃声听起来越来越清脆了。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时,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

这样的场面是不是我们最终想要得到的呢?就让时间的车轮见证这一切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