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品论语|第三十五章: 孝亦为政

2023-12-27  本文已影响0人  归鸿越读
孝亦为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奚不为政?”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一个永恒的疑问,它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从春秋时期的鲁国,来到了21世纪的中国。

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北京的万家灯火在夜幕中闪烁,繁忙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匆匆忙忙地赶着自己的路。

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有一家小小的咖啡馆,这里灯光柔和,音乐轻柔,人们在低声交谈。

在这个咖啡馆里,坐着一位年约四十的中年人,他的眼神深邃,脸上带着淡淡的忧郁。

他名叫孔文,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一位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

他正在和一位年轻的大学生进行着一场关于“孝”的对话。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道德基础。”孔文缓缓地说,“但是,在现代社会,孝的意义似乎正在被遗忘。”

“为什么?”大学生李明好奇地问。

“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人们更注重自我,更注重个人的发展,而忽视了家庭,忽视了亲情。”孔文解释道。

“但是,孝不仅仅是家庭,不仅仅是亲情,它还包括了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李明反驳道。

“是的,你说得对。”孔文点头赞同,“孝,不仅仅是对家庭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但是,在现代社会,人们似乎更愿意追求个人的成功,而忽视了这些责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李明问。

“我们应该回归到孝的本质,回归到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孔文回答,“我们应该在追求个人的成功的同时,不忘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

“这就是你所说的‘孝’吗?”李明问。

“是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孝’。”孔文回答。

他们的对话引起了咖啡馆里其他人的注意,人们开始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来,有的人同意孔文的观点,有的人则持有不同的看法。

在这个小小的咖啡馆里,关于“孝”的讨论热烈而深入。

夜幕降临,咖啡馆里的讨论渐渐结束,人们各自离去。

孔文独自坐在那里,看着窗外的夜色,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忧虑。

他知道,他的责任不仅仅是研究“孝”,更是要将“孝”的理念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孝”,实践“孝”。

“子奚不为政?”他心中默默地问自己。然后,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孝,就是为政,就是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