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位越低的人,说话越具有攻击性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会说话的人让别人听着舒服,闻着悦耳,不会说话的人,则让别人心生厌恶,避之不及。段位越高的人,说话总是透着谦虚,而段位越低的人,说话总是显着傲慢,正如《天道》里丁元英所说:“段位越高的人,越没有攻击性,让人感觉舒服,而段位越低的人,攻击性越强,他们往往来自于底层,或是生活的底层,或是认知的底层。”
段位的高低与人的财富或地位不尽一致,钟鸣鼎食之家不乏言行粗鄙之人,高官厚禄之家也常出举止轻浮之辈,段位的高低只与一个人的格局,修养,认知,思维,见识有关。段位越高的人,不是不善言辞,而是不喜争辩;不是笨嘴拙舌,而是大智若愚;不是寡言少语,而是虚怀若谷。反观段位越低的人,他们说话通常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他们有很强的表达欲和战胜欲,说到对方心服口服才算满意,说到对方理屈词穷才肯住嘴,殊不知好胜人者,必无胜人之处,能胜人,自不居胜的道理。
01 段位越低的人,说话越容易自以为是
你身边有没有喜欢这样说话的人:
“你不对,你听我的就对了。”
“你不懂,我做这个比你有经验。”
“我觉得你应该这样做,就对了。”
当你对于某件事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他们首先会立刻反驳你,然后会不假思索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很想你可以认可他们的观点并且照做,当你反驳他们的时候,他们会立马反驳回来,来来回回,原本是想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的,结果却变成了一定要有胜者的辩论赛。
凡事都可以说出自己道理的人,我们统称为杠精,他们说话的目的不是交流,而是要说倒对方,他们是带着求胜的目的自我表达的,虽然不赢房子不赢地,他们就是喜欢赢的感觉,喜欢别人理屈词穷的模样,对于这样总是自以为是的人,“三季人”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孔子的弟子子贡正在庭院打扫卫生,一个身穿绿衣的人上前问道:“您是博学多才的孔子吗?”
子贡笑着摇头否认说:“我是老师的弟子端木子贡,请问找老师有什么事吗?”
这个人听后有些失望,但还是试探着问:“孔老先生博学多才,弟子也都是见多识广,所以能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吗?”
子贡回答说:“先生请讲!”
这个人问道:“一年有几个季节?”
子贡微笑着回答道:“当然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中年人听后却不赞同,反驳道:“我觉得应该只有春夏秋三个季节!”
子贡皱着眉,纠正道:“是春夏秋冬四季!”
中年人依旧不依不饶:“三季!”
子贡有些火了,提高音量道:“四季!”
中年人依然不罢休,毫不示弱的梗着脖子说道:“三季,三季,三季!”
就这样,两人争论不休,直到日上竿头,孔子回来见此,便询问子贡为何争执,子贡上前讲明原委后,孔子对那个人说道:“一年的确只有三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
那个人听后,哈哈大笑,拂袖离去。
子贡这时觉得委屈,问孔子:
“老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怎么变成三个季节了?”
孔子看了子贡一眼后回答道:“当然是四个季节!方才那人一身绿衣,面色苍老,分明就是田间的蚱蜢;所谓蚱蜢者,春天生,秋季亡,故它一生只经过春、夏、秋三个季节,哪里见过冬季,在他的思维中根本没有冬季的概念。你跟他争,即使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所以还不如顺着他,给他个台阶下,这样不就能很快将问题解决了吗!”
子贡听后恍然大悟,他总算明白了:原来那中年人就是个“三季人”。
一个人的知识越贫乏,相信的的东西就越绝对,因为他从未听过与他所相信的东西对立的观点,这也符合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即认知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但他们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自以为是中。
地圆说被证实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可现在依然有不少人相信地球是平的,美国还有一个国际地平协会,他们坚信地球不是一个旋转的球体,而是一个静止的平面。自以为是的人对于常识性的东西都试图推翻,如果碰见了,二话不说,掉头就走方为上策。
02 段位越低的人,说话越容易装腔作势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言必说我认识谁谁谁,语必讲谁谁谁和我认识。别人的优秀信手拈来,别人的能力占为己有,以为这样的衬托就可以让自己人前显贵,傲里多尊,让别人高看一眼。殊不知越是这样,越会让别人觉得矫揉造作,故作姿态。
妃子争宠一向是古装剧里的浓墨重彩,其实,皇子争位也不甘其后。历史大剧《雍正王朝》有一半的剧集都在讲述康熙的帝王权术和九子夺嫡,大阿哥胤褆做为皇长子,一直被做为皇次子兼太子的胤礽压着一头,心中积怨多年,所以一有机会就会借着康熙的名义训教太子,甚至在胤礽疯癫之后,要为君分忧,行不仁之事,杀掉太子,结果自己做稻草人诅咒太子的事被揭发出来,最终落得个幽禁至死。
一个人的格局,品味,能力,并不是靠装腔作势就可以支楞起来的,越是说大话,越会让人觉得可疑,装腔作势装点不了自己的门面,反而给别人留下说大话使小钱的口实。人和人之间信任的建立往往是日积月累,而崩塌却只需要一瞬间。
03 段位越低的人,说话越喜欢咄咄逼人
你身边有没有说话很强势的人?他们说话方式总是直接且强硬,你说一句,他们能说十句,你说十句,他们能说百句,最终你没话说了,他们还在自顾自的说。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说话的速度很快,他们说话的音量很高,中间还夹着各种肢体语言和夸张的表情,企图用语速,音量和动作烘托出说话的气势,给人以心理压迫感,让人屈服。
咄咄逼人的说话方式看似强势,其实是掩饰;看似在理,其实无理;看似有底,其实没底。为什么这样说呢? 咄咄逼人的说话方式往往是缺乏自信或者安全感的表现,他们想通过这种“闪电战”的方式获得对方的认可。在原生家庭中,如果父母经常吵架,一吵就剑拔弩张,谁也不肯让步,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咄咄逼人,小孩长大后多半会模仿,因为缺乏安全感,长大后也会形成咄咄逼人的性格。另外,有些人出于嫉妒和自卑,也会通过贬低别人的方式寻求自我价值感。
《鲁豫有约》是一档很火的电视访谈直播节目,主持人陈鲁豫在早年的采访中特别喜欢用反问句,只要对方没有遵循他的思路,他就会瞪着大眼睛质问对方:“真的吗?我不信。” 她这种咄咄逼人的说话方式一度让嘉宾很尴尬,但她一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他去体检,医生看她的各项指标都正常,于是随口说了一句:“你平时工作挺清闲吧?” 她反驳说自己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医生也反驳道:真的吗?我不信。“直到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这种咄咄逼人的说话方式曾经给多少嘉宾造成了困恼,于是她一改往日的风格,在之后的采访中保持微笑倾听,采访也越来越顺利。
没人愿意和咄咄逼人的人相处,时间长了都会敬而远之,最终活成了孤家寡人。有理不在声高,如果讲理全靠吼,那么驴早就统治了世界。如果你身边有这样说话咄咄逼人的人,无需和他们争辩,因为你的回击会让他们说的更起劲,无视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应。
04 段位越低的人,说话越喜欢指点江山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经常以亲密关系或者长辈自居,给你出主意,想对策,打着“我这是为你好”的旗号,对你的生活横加干涉,任意指点。他们或者是出于好意,凭借自己仅有的但也许不合时宜的一点经验为你出谋划策,或者是出于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煽风点火,等着看你的好戏。段位越低的人,越喜欢用他们的口舌去评价别人的生活,用他们的脑子去思考别人的人生。
段位越低的人越喜欢出风头,穷显摆,哪哪都有他,哪哪都是戏;而段位越高的人越是惜字如金,沉默寡言。出风头的时候,大多数人只是以己度人,可真实情况可能晦暗不明;穷显摆时,大多数人只能就事论事,根本触达不到事情的本质,更别说提供合理化意见了,他们只是因热闹被吸引而来的一群叽叽喳喳的飞鸟,喧闹过后就会各自散去。
静水流深,智者无言。往往有大智慧的人都是真人不露相,越有智慧的人,越不轻言别人的利害得失,也不肆意评价别人的功过是非,始终保持大智若愚的处世状态,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对同一件事的认知不同,没必要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他们懂得和而不同和换位思考的道理,没必要非得分出个对错,论出个短长。
梁漱溟根据《庄子·达生》,将人的修为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没什么本事还气势汹汹
第二层:争强好胜,指点江山
第三层: 好胜心已退尽,但依然容易冲动
第四层: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技,秘不示人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你有一天能够不再出口伤人,温润如玉,内敛谦卑的时候,恭喜你已修到了人生的最高段位。